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意义

作者

涂健

四川外国语大学

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职业性助人服务活动。“助人自助”是其宗旨,具有科学性、实务性和价值相关性(王思斌,20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具有的正确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化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法治和道德价值观以及具有与此相应的良好品行和情操(王淑芹、李文博,2018)。

社会工作在多个方面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契合性,如理论基础共通、工作对象一致、价值取向相似、工作目标趋同、工作原则亲和等(成洪波,2014),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一、社会工作三大实务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思路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应用

个案工作即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基础上,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技巧,通过一种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减压解困、挖掘潜能,提高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水平(许莉娅,2004)。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个案工作方法亦可用于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如学业困难、心理困惑、人际关系冲突等。

例如,针对一名因家庭变故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可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在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后,通过恰当运用接纳、非评判、个别化、案主自决等原则,倾听、鼓励、同理等技巧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家访(赵志君、魏纪林,2018)了解更多信息,而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支持计划,为学生提供情绪支持、协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进行家校沟通等。最后进行持续跟进,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变化、提供适当帮助,以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手段,是指通过小组成员所提供的支持,改善个人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刘梦,2003)。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可用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史立伟,2017)、促进学生间交流互助等,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参与度。

例如,在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可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组内演讲等形式强化班集体意识、增强班级的向心力;针对大一新生,可通过分专业开展适应小组的方式,每个小组邀请一到两位高年级学生设计系列活动,作为小组推动者和引导者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针对存在学业困难情况的学生,可通过“传帮带”式的学习小组给予帮助和支持,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更新学习方法,并以此推动进步和成长。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应用

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以及社区居民,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介入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后,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居民实现自助、互助与社区自治,化解矛盾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助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徐永祥,2004)。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区工作方法一方面可用于提升学生在专业、班级等层面的认同感、归属感,助力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分专业或分班级的形式开展寝室文化系列活动,增强专业或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借助年级会、班会两个抓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和任务,设计系列性、多样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获得支持;此外,还可通过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等地作为策划者和实施者,调研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社区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微观层面:创新工作思路,提供操作性方法

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为广大学生工作者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例如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开展团辅活动的方法、沟通的技巧等。不论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供系统而全面的问题解决思路和具体办法,助力学生工作者更加精准识别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

(二)中观层面:实现功能互补,完善工作体系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服务元素,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例如,运用尊重与接纳、非评判等原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撑和信赖感,引导学生表达需求和困难,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三)宏观层面:形成协同效应,服务社会发展

一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专业,其实务方法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体系,还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在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共同服务于社会发展。

三、总结

总体而言,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度较高,二者相互融合不仅能够创新工作思路,提供操作性方法;实现功能互补,完善工作体系;还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服务社会发展。未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实践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深入,与此同时,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淑芹,李文博.“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廓清与释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8):124-127.

[3]成洪波.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契合性、意义及其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33-36.

[4]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赵志君,魏纪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以社会工作介入式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8,(01):193-198.

[6]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史立伟.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03):117-120.

[8]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