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
刘振
安徽省金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在 “双碳”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公路工程施工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绿色施工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然而,当前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存在技术碎片化、集成度低、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绿色理念的落地。因此,系统梳理绿色施工技术集成路径,科学评估其综合效益,对推动公路行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集成路径
2.1 设计阶段绿色技术集成
设计阶段是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源头,需从路线规划、材料选型、方案优化三方面实现技术集成。路线规划采用 “避让优先、生态融入” 原则,结合 GIS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避开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同时优化路线曲率与坡度,减少土地占用与植被破坏;材料选型优先选用低碳、再生、环保型材料,如再生沥青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工业固废制备的新型建材等,降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方案优化引入 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施工流程、资源配置进行模拟推演,提前规避施工冲突,减少返工浪费,从设计源头奠定绿色施工基础。
2.2 施工过程绿色技术集成
施工过程是绿色技术落地的核心环节,需围绕节能、节水、节材、减排实现多技术协同集成。节能技术方面,推广太阳能路灯、柴油发电机余热回收、电动工程机械等设备,替代传统高能耗工具,同时优化施工工序,减少无效能耗;节水技术方面,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废水循环处理装置,将处理后的水资源用于扬尘抑制、混凝土养护等环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材技术方面,采用模块化施工、精准下料技术,减少建材损耗,同时建立废旧建材回收再利用体系,如对施工废料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钢材、木材加工后重新投入使用;减排技术方面,配置雾炮机、围挡喷淋系统、车辆冲洗平台等设备,控制施工扬尘。
2.3 环保专项绿色技术集成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特殊环保需求,需开展专项绿色技术集成,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生态保护技术方面,对施工区域内的珍稀植被采用移植培育、就地保护等措施,对临时占地实施土壤剥离与存储,待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水土保持技术方面,在边坡施工中采用生态袋护坡、喷播绿化等工艺,替代传统浆砌片石护坡,同时设置沉淀池、截水沟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噪声控制技术方面,在靠近居民区的施工路段设置声屏障、隔声围挡,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
三、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施工虽在前期技术与设备投入上有所增加,但通过全周期资源优化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从直接效益来看,节能技术降低了施工电费、燃油费等能源支出,节水技术减少了外购水资源成本,节材技术降低了建材采购与损耗费用,以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采用再生沥青混凝土后,建材成本降低 8%-12% ,水资源循环利用使水费支出减少 30% 以上;从间接效益来看,BIM 技术应用减少了 3%-5% 的返工率,模块化施工缩短了 10%-15% 的施工工期,提前通车可更早产生通行收益,同时绿色施工减少了因环保问题导致的罚款、纠纷等额外支出。
3.2 社会效益分析
绿色施工对提升公路工程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民生、提升行业形象、推动技术进步三方面。在改善民生方面,扬尘、噪声、废水控制技术减少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呼吸道疾病、噪声干扰等问题发生率,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在提升行业形象方面,绿色施工项目作为 “生态工程”“民生工程” 的代表,增强了公众对交通建设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同时为行业树立了绿色发展标杆,推动更多企业参与绿色转型;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绿色施工过程中对 BIM、再生建材、生态防护等技术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培养了一批具备绿色施工能力的专业人才,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动力。
3.3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是绿色施工的核心价值体现,通过多技术集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资源保护方面,再生建材应用减少了对天然砂石、木材等资源的开采,土地优化利用减少了耕地与林地占用,以某一级公路项目为例,绿色施工使土地节约率达 15% ,建材再生利用率达 20% 以上;在污染控制方面,扬尘、噪声、废水、固废处理技术有效降低了施工对大气、水、土壤、声环境的污染,监测数据显示,绿色施工项目扬尘浓度较传统项目降低 40%60% ,噪声分贝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在生态修复方面,植被移植、土壤复垦、生态护坡等技术实现了施工区域生态功能的恢复,部分项目在通车后形成了 “路域生态带”,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区域生态平衡。
四、推进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针对性的绿色施工激励政策,如对绿色施工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用加分等支持,同时加快完善绿色施工标准规范,明确技术要求、评估指标、验收流程等内容,避免 “绿色施工” 流于形式。
4.2 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公路工程绿色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如新型低碳建材研发、智能环保设备升级、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等;同时,搭建绿色施工技术推广平台,通过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案例汇编等形式,分享先进经验与成熟技术,降低中小企业绿色施工技术门槛,推动技术集成应用规模化。
4.3 提升企业绿色施工意识
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将绿色施工纳入长远发展战略,加强内部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与操作能力;同时,建立绿色施工绩效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环保等指标与员工薪酬、项目评优挂钩,激发全员参与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五、结论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集成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设计阶段、施工过程、环保专项的多维度技术协同,可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当前,绿色施工仍面临政策支持不足、技术推广不畅、企业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完善政策标准、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企业意识等措施,推动绿色施工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未来,随着绿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集成应用的深化,公路工程将实现 “建设与保护协同、效益与生态统一” 的目标,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唐朝阳,陈峰,冯璇,等.“双碳”背景下的公路工程绿色低碳施工评价体系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5,21(04):99-103.
[2]马利.绿色施工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施工工艺提升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5,6(09):70-72.
[3]屠轶飞.绿色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实践[J].绿色中国,2025,(0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