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路径
刘微
河北省国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050227
键词: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路径;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国企思政
引言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 “压舱石”,政工工作作为国企党建与经营管理的重要纽带,始终承担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的核心职能。进入新时代,国家战略(如 “双碳”“制造强国”)对国企发展提出新要求,数字化技术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模式,青年职工作为职工主体其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更趋多元 —— 能源类国企需通过政工工作引导职工投身绿色转型,制造类国企需依托政工工作化解智能化改革中的思想矛盾,金融类国企需以政工工作强化廉洁风险防控。
然而,部分国企政工工作仍停留在 “会议宣讲、文件传达” 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理念滞后,将政工工作等同于 “政策传达”,未与企业战略、职工需求深度结合;二是内容空洞,脱离企业业务实际与职工关切,难以引发思想共鸣;三是载体单一,数字化、互动化手段应用不足,对青年职工吸引力薄弱;四是机制缺失,缺乏科学的考核与协同机制,创新动力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政工工作 “实效性不强、影响力不足”,制约国企政治优势的发挥。因此,探索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路径,既是巩固国企党建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企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的新要求与现存问题
(一)新要求
1.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需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将 “双碳”“乡村振兴”“数字化中国” 等战略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共识与职工行动指南。例如,能源类国企需通过政工工作宣讲绿色能源政策,引导职工理解新能源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制造类国企需以政工工作传递 “制造强国” 理念,激发职工技术创新热情。
2.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随着 5G、AI、大数据等技术在国企的普及,政工工作需突破传统载体限制,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 “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收集职工诉求,借助大数据分析职工思想动态,提升政工工作效率与精准度。
3.与职工需求精准对接:新时代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情感认同与参与感,政工工作需从 “单向灌输” 转向 “双向互动”,围绕职工职业发展、生活关切设计工作内容,如解决青年职工 “岗位转型焦虑”“职业规划困惑”,增强职工归属感与获得感。
(二)现存问题
1.理念滞后:“务虚” 与 “务实” 脱节:部分国企将政工工作视为 “软任务”,仅关注 “完成上级要求”,未将其与企业生产经营、职工发展结合。例如,开展政策宣讲时 “照本宣科”,不解读政策与企业业务的关联;组织思政活动时 “重形式轻实效”,未考虑职工实际需求,导致政工工作与企业发展 “两张皮”、与职工关切 “不沾边”。
2.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与感染力:一是内容同质化,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政工内容差异小,如能源国企与金融国企的廉洁教育内容几乎一致,未结合行业风险点;二是案例脱离实际,多引用外部典型案例,未挖掘企业自身的先进人物、发展故事,导致职工 “觉得榜样离自己远”,难以产生共鸣;三是忽视青年职工需求,内容设计偏传统,未融入青年职工关注的 “职业成长”“创新发展” 等主题。
3.载体单一:数字化应用不足:多数国企政工工作仍依赖 “会议、文件、宣传栏” 等传统载体,数字化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例如,仅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未搭建专属数字化平台;缺乏短视频、直播、VR 等互动化载体,青年职工参与率低 —— 某调研显示,国企 35 岁以下职工政工活动主动参与率仅为 38% ,远低于 65% 的预期目标。
二、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路径
(一)理念创新:树立 “战略导向 + 职工中心” 的工作理念
融入企业战略全局:将政工工作纳入国企发展战略规划,明确 “政工工作服务企业战略” 的定位。例如,在企业 “十四五” 规划中,明确政工工作需围绕 “新能源转型”“智能化升级” 等战略目标,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 “政工 + 战略” 协同小组,由党委书记牵头,政工部门与战略部门共同参与,定期研讨战略落地中的思想引领需求,确保政工工作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某能源国企通过理念创新,将政工工作与 “光伏电站建设” 战略结合,开展 “绿色能源我先行” 主题活动,职工主动提出节能建议 30 余条,项目建设周期缩短 15% 。
(二)内容创新:构建 “战略关联 + 行业特色 + 职工关切” 的内容体系
结合国家战略与企业业务设计内容:将国家战略要求转化为企业业务场景下的具体内容。例如,能源类国企围绕 “双碳” 目标,开展 “绿色生产我有责” 活动,讲解企业新能源项目规划、职工岗位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金融类国企结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战略,组织 “廉洁思政 + 风控案例” 研讨,通过企业内部腐败案例警示职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制造类国企紧扣 “制造强国” 战略,开展 “工匠精神 + 技术创新” 宣讲,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分享 “攻克核心技术” 的故事。
(三)载体创新:打造 “数字化 + 场景化” 的多元传播平台
建设数字化政工矩阵:搭建国企专属数字化政工平台,整合 “内容传播、互动参与、诉求响应” 功能。例如,开发政工 APP 或小程序,设置 “政策解读”“典型案例”“职工心声” 板块,上传短视频课程、VR 思政体验内容;利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 “书记讲党课”“青年说思政” 直播活动,实现政工教育 “随时随地可学、可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搭建 “航天思政云平台”,上线 “航天精神” VR 课程、“大国重器” 互动模块,职工政工学习参与率从 50% 提升至 90% ,青年职工参与率提升至 85% 。
三、实践案例:某能源国企政工工作创新成效
某大型能源国企(以煤炭、电力生产为主)针对政工工作短板,实施上述创新路径后,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理念创新上,将政工工作与 “绿色转型” 战略结合,成立协同小组,开展战略宣讲 40 场,职工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度从 55% 提升至 90% ;二是内容创新上,挖掘企业 “抗疫保供”“新能源项目攻坚” 案例,制作短视频 20 条,开展 “身边榜样” 宣讲 30 场,职工内容满意度从 50% 提升至 88% ;三是载体创新上,搭建 “能源政工云平台”,上线 VR 安全思政课程、线上互动竞赛,职工参与率从 45% 提升至 92% ,青年职工参与率提升至 88% ;四是机制创新上,建立双维考核机制,政工工作推动煤矿安全事故下降 35% ,职工创新提案增加 50 件,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提前 20% 。实践表明,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能有效提升工作实效,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结论
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理念创新明确方向、内容创新增强实效、载体创新扩大影响、机制创新提供保障。在国企深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工工作需始终坚持 “以战略为导向、以职工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未来,随着 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国企可进一步探索 “政工 + 智能” 新模式,如利用 AI 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定制个性化政工内容,推动政工工作向 “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 方向发展,为国企履行 “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提供更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伟光,李君如。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创新的路径与实践 [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 (5): 88-95.
[2] 张希贤,王莉。数字化背景下国企政工工作载体创新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 (4): 192-195.
[3] 郑永年,吴志攀。国企政工工作与国家战略融合的实践探索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 (2): 76-82.
[4] 李毅,赵刚。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考核机制构建 [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 (12):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