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分析的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模式探讨
刘阿芳
泗洪县健康路小学 223900
引言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进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要素(像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表达运用等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程度。课文作为承载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对其解读的深度与角度,直接影响着语文要素教学的成效与质量。当前,随着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构建一套以课文解读为基础、聚焦语文要素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探究该模式的构建依据与实施步骤,对增强小学语文要素教学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课文分析的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1.1 契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要素培养的明确要求
这是教学模式构建的根本前提,需与课程标准的要素培养规定保持一致。课程标准按年级明确目标:低年级侧重识字写字与基础阅读,中高年级注重段落分析与书面表达。构建模式时,要以课标为指导,解读课文时精准对接学段目标,如低年级课文侧重挖掘识字要素、设计字词教学活动,高年级则聚焦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唯有紧扣课标,才能避免课文解读偏离核心,让要素培养符合学生阶段性需求,实现教学目标与课标统一。
1.2 遵循小学生语文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能力基础
这是模式具备可操作性的关键,需契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水平。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认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低年级适合直观要素,如汉字字形、简单朗读技巧;中高年级可提炼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复杂要素。若忽视规律,低年级强推复杂要素会打击兴趣,高年级停留在基础则无法满足需求。遵循认知规律,能让要素教学适配学生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1.3 立足不同类型课文文本特质的差异化要素承载
这是模式体现针对性的重要前提,需关注不同文本的要素承载差异。小学语文课文体裁丰富,记叙文重人物描写与叙事顺序,说明文强说明方法与信息提取,诗歌注韵律与情感。如解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记叙文)抓景物描写要素,解读《太阳》(说明文)挖说明方法。若用统一方式解读所有课文,会导致要素提取不准,浪费文本价值,影响培养针对性。
二、基于课文分析的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模式核心实施环节
2.1 从课文文本中提取与梳理核心语文要素
这是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环节。教师需结合课标要求与文本特质,深入研读课文:先通读把握主题与结构,初步识别潜在要素;再逐段分析关键段落与语句,如含典型写作手法的句子、过渡段,提取具体要素;最后梳理分类基础型(生字词、朗读)与提升型(写作技巧、情感表达)要素,明确教学重点与内在关联。此过程可避免要素遗漏或混乱,为后续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清晰方向,确保要素培养不偏离核心。
2.2 围绕提取要素设计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
该环节是教学落地的关键。需按要素难易与学生能力分层设计活动,兼顾不同水平学生。以“人物描写方法”为例:低年级设计“找外貌描写词语”的基础活动,中年级开展“分析外貌描写作用”的提升活动,高年级组织“模仿写作”的应用活动。同时按“感知要素—理解要素—运用要素”递进,如先朗读体会、再分析讨论、最后练习实践,确保教学有序推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要素。
2.3 结合要素达成情况开展针对性学习效果反馈
这是教学收尾与改进的关键。反馈聚焦核心要素,通过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方式检查:如听写查生字词掌握,分析仿写作业判写作手法应用。反馈中,既针对共性问题(某类生字易错)集体讲解,也关注个性差异(个别学生不懂写作手法)单独辅导;还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明确不足,为后续学习与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基于课文分析的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模式实践优化路径
3.1 整合多元教学资源辅助课文要素深度挖掘
此路径可丰富要素挖掘维度。单一文本难全面展现要素,需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如解读古诗播放朗诵音频,助学生感受韵律美;解读写景文展示景物影像,帮理解描写技巧。还可补充拓展材料,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加历史资料,深化情感表达要素理解。多元资源能拓展解读视角,避免要素理解片面,让挖掘更深入全面。
3.2 提升教师课文分析与要素转化的专业能力
这是模式优化的核心。教师能力直接影响要素提取准确性与活动设计合理性。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文本细读、要素提取技巧)、教研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助教师提升能力;教师自身也需研读教学理论与课标,自主学习。唯有教师能精准分析课文、高效转化要素,才能为模式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教学质量。
3.3 优化适配要素教学的过程性与综合性评价
该路径是模式优化的保障。传统评价重结果,难反映要素培养效果,需转向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表现记录学习过程;同时采用综合评价,从感知、理解、应用多维度评价,如评“写作手法”既看成果也看课堂表现与练习进步。优化评价能客观反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还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四、结论
基于课文分析的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模式,以课程标准、学生认知规律、文本特质为构建基础,经要素提炼梳理、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反馈推进实施,借资源整合、教师能力提升、评价优化实现优化。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文解读与要素培养脱节的问题,让要素教学更系统、有针对性。推广此模式,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构建完整语文能力体系,对推动教学改革、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也为要素教学提供了可行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洪文杰,唐江兵.传承红色精神,培育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实践分析[J].教育界,2024,(36):47-49.
[2]张雅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古代儿童形象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集美大学,2023.
[3]马新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3,(0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