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作者

黄仕连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第一小学 654800

引言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素养与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关键。但部分课堂忽视学生差异,统一目标、素材与评价,导致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能力强的难提升,限制教学成效。分层阅读教学尊重差异、精准匹配资源,为不同层次学生搭建成长阶梯。分析其实践要点与优化方向,对教学提质增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1.1 分层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分层阅读教学并非仅依考试成绩简单划等级,而是综合学生阅读基础;如识字量、朗读流畅度、认知能力、逻辑分析力、兴趣偏好,如故事类或科普类倾向等差异分组,为不同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方案,确保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稳步进步。它凸显“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整齐划一”局限,教师需要细致把握学生阅读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切实服务阅读能力提升。同时关注学生动态成长,定期评估调整分组,保障教学适配性与有效性。

1.2 分层阅读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适配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认知跨度大,个体差异尤为显著。分层阅读契合小学生身心发育与阅读认知规律,针对儿歌、童话、寓言等不同体裁,为学生设计适配任务,如基础弱的通过图文结合梳理童话情节,能力强的结合生活实例剖析寓言寓意,让教学内容精准匹配能力,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还能激发各层次学生阅读兴趣,避免因难度不适导致的厌学或学不足问题。

1.3 分层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价值

分层阅读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挑战,有效激发阅读兴趣与主动性。基础弱的学生完成适配任务后逐步建立自信,中等生在适度压力下突破能力局限,能力强的通过深度任务长期拓展阅读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长期实践能让学生持续获得成就感,养成每日阅读、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为后续高阶阅读学习筑牢基础。

二、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关键要点

2.1 基于学生差异的科学分层策略

科学分层是教学基础,教师需通过课堂观察,如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度、是否主动标注疑问;课后交流了解阅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等、基础测试检测字词掌握与短文理解,等多元方式了解学生,避免仅依单次成绩分层。综合多维度信息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升层、拔高层,用温和语气向学生说明分层是为精准帮扶,消除等级心理,确保过程科学公平且让学生信服。

2.2 适配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制定适配目标与内容:基础层以巩固字词读写、梳理简单情节为目标,选用《小蝌蚪找妈妈》等图文并茂的浅显内容,搭配填空式阅读任务;提升层聚焦提高段落分析能力,理解句段关联,选用《司马光》等记叙文,设计关键词圈画与内容概括练习;拔高层侧重培养深度思维与语言赏析能力,选用《守株待兔》等有内涵文本,布置寓意解读与写法分析任务。

2.3 分层导向下的阅读指导与互动方式选择

基础层需直观指导,如逐段拆解文章、提出“文中写了哪种动物”等简单问题,每次回答后及时用“你读得很认真”等话语鼓励;提升层用启发式指导,抛出“这段内容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等开放性问题,组织 4 人小组讨论并分享观点;拔高层设“作者用‘守株待兔’想警示什么”等挑战性问题,通过小型辩论、个人感悟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清晰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方向

3.1 完善分层教学的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系统化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学期结合单元教学进度开展 2-3 次专项阅读测评,测评内容涵盖阅读速度、理解准确率等维度,同时结合日常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综合分析学生适配度。若基础层学生连续两次测评达标且主动申请挑战更高难度内容,可调至提升层;提升层学生若连续两周跟不上教学节奏,及时调至基础层,并通过一对一沟通说明调整原因,同步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3.2 丰富分层阅读的资源供给与整合

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能力梯度,采购从注音版童话到短篇散文等不同难度的纸质书籍,划分专属阅读角并定期更新;教师从教育平台、儿童文学网站搜集加工电子短文、有声读物、动画绘本等资源,按难度分类标注后上传至班级群。同时,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资源联动,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通过问卷收集学生阅读偏好,动态调整资源类型与更新频率,还联合家长推荐家庭阅读资源,形成家校协同的资源供给网络。

3.3 构建多元且适配的分层阅读评价体系

构建覆盖“知识-能力-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除字词掌握、内容概括等知识维度外,还包含阅读姿势、批注习惯等行为习惯,以及阅读频率、主动分享意愿等兴趣维度、分析深度等思维维度。对基础层学生,侧重生字词掌握准确率与阅读任务完成度,激发学习动力;对提升层学生,记录段落分析、小组讨论表现,关注能力提升过程;对拔高层学生,采用“成果展示”评价,通过读后感、文本赏析报告等,侧重深度思维与创新表达。整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

四、结论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立足学生差异,通过科学分层、精准设计与适配指导,解决传统教学 “一刀切” 问题,对提升阅读能力、激发兴趣意义重大。实践中需把握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资源与评价。未来教师需不断完善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淼.进阶评价:赋能小学语文分层阅读深度实施[J].江苏教育研究,2024,(01):80-85.

[2] 安杰维.基于“三位一体”阅读架构的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15):146-148.

[3]方雪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探索 [J].华夏教师,2025,(2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