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骨料与非碱性骨料在沥青混凝士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李子森 杨伟 韩莉华 樊仕文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山西大同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3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平整度高、行车舒适、施工便捷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骨料作为沥青混凝土的 “骨架”,不仅支撑路面结构荷载,其与沥青的界面粘结效果更是决定路面抗车辙、抗开裂、抗水损害能力的关键。因此,对比分析碱性骨料与非碱性骨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其性能优势与适用场景,对提升路面耐久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碱性骨料与非碱性骨料的核心特性差异
(一)化学组成差异
碱性骨料: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碳酸镁( MgCO3 ),如石灰岩 CaO含量约 50%-56% ,白云岩 CaO+MgO 含量 >50‰ 。表面富含活性 Ca2+ ,可与沥青中的酸性组分(如沥青酸、树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羧酸盐(-COO-Ca-),形成化学粘结键。
非碱性骨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如花岗岩 SiO2 含量约65%-75% ,石英岩 SiO2 含量 >90‰ 。表面化学惰性强,Si-O 键结构稳定,无法与沥青发生有效化学反应,仅能通过表面粗糙纹理与沥青形成物理嵌锁。
(二)物理特性差异
碱性骨料:多为沉积岩,硬度中等(莫氏硬度 3-4),表面孔隙率较高( 3%-5% ),吸油性好,可吸附沥青中的油分,增强界面物理结合;但耐磨性较差,长期受车轮摩擦易产生细料。
非碱性骨料:多为岩浆岩或变质岩,硬度高(莫氏硬度 6-7),表面致密(孔隙率 <2% ),吸油性差,沥青在其表面易流淌;但耐磨性优,抗骨料磨损能力强,适合高荷载路面。
二、碱性骨料与非碱性骨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一)界面粘结强度对比
界面粘结强度是衡量沥青混凝土抗剥落能力的核心指标,两类骨料差异显著:
碱性骨料:通过 “化学吸附 + 物理嵌锁” 双重作用,界面粘结强度高。试验数据显示,石灰岩沥青混凝土的冻融劈裂强度比(TSR)可达 85%-90% ,远超规范要求的 80% ;采用水煮法测试,骨料表面沥青裹覆率 >90% ,无明显剥落。
非碱性骨料:仅靠物理嵌锁结合,粘结强度弱。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 TSR 仅为 70%-75% ,冻融循环后界面易开裂;水煮法测试中,骨料表面沥青裹覆率 < 75% ,出现明显剥落现象。若需提升其粘结强度,需掺入抗剥落剂(如胺类、酰胺类),但会增加工程成本(每立方米沥青混凝土成本增加 15-20 元)。
(二)高温稳定性对比
高温稳定性指沥青混凝土抵抗车辙的能力,与骨料骨架强度和界面粘结共同相关:
碱性骨料:因硬度较低,高温下骨料易发生微小变形,骨架支撑能力弱。在60℃车辙试验中,石灰岩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DS)约 2000-2500 次 /mm ,适用于中等交通量道路( <5000pcu/d );若用于重交通道路,需掺入改性沥青(如SBS 改性),可将 DS 提升至 3000 次 /mm 以上。
非碱性骨料:硬度高、骨架稳定性强,高温抗变形能力优。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 DS 可达 3000-3500 次 /mm ,无需改性沥青即可满足重交通道路( >10000 pcu/d)要求;在高温地区(年极端高温 >35°C )路面,车辙深度较碱性骨料路面减少 30‰
(三)低温抗裂性对比
低温抗裂性指沥青混凝土在低温(-10℃至 - 20∘C )下抵抗收缩裂缝的能力,依赖界面柔韧性与骨料抗裂性:
碱性骨料:界面粘结以化学键为主,兼具强度与柔韧性,低温下界面不易脆断。在 - 15℃低温弯曲试验中,石灰岩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应变可达 2500-3000μs ,裂缝扩展速度慢;北方寒冷地区路面采用碱性骨料,服役 5 年内低温裂缝率仅5‰
非碱性骨料:界面粘结弱且脆性大,低温下易因收缩应力导致界面开裂。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应变仅 1800-2200με ,约为碱性骨料的 70%80% ;北方地区采用非碱性骨料的路面,低温裂缝率可达 15%-20% ,需掺入纤维(如玄武岩纤维)改善抗裂性,但会增加施工复杂度。
(四)水稳定性对比
水稳定性指沥青混凝土抵抗雨水侵蚀的能力,核心是界面抗水剥离性能:
碱性骨料:化学粘结键抗水侵蚀能力强,雨水难以破坏界面结合。在浸水马歇尔试验中,石灰岩沥青混凝土的残留稳定度(MS0)可达 80%-85% ,水损害后强度损失仅 15%-20% ;多雨地区(年降雨量 >1200mm )采用碱性骨料的路面,水损坏(坑槽、剥落)发生率 <3‰
非碱性骨料:物理粘结易被雨水破坏,界面易发生剥落。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 MS0 仅为 70%-75% ,水损害后强度损失达 25%-30% ;多雨地区采用非碱性骨料的路面,若未添加抗剥落剂,水损坏发生率可达 15%-20% ,需频繁维修养护。
三、两类骨料的工程适用性与选型建议
(一)碱性骨料的适用场景
低温多雨地区:如东北、华北及南方多雨省份,碱性骨料的高粘结强度与抗裂性可有效抵抗低温裂缝与水损害,适合市政道路、县道等中等交通量路面。
环保要求高的工程:碱性骨料加工过程中粉尘少,且可利用工业废渣(如钢渣、石灰石粉)作为掺合料,减少资源消耗,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养护维修工程:碱性骨料与原有沥青路面的兼容性好,修补后界面结合紧密,可减少修补区域与原路面的差异沉降。
(二)非碱性骨料的适用场景
高温重交通地区:如华南、西北高温省份及高速公路、货运通道,非碱性骨料的高硬度与高温稳定性可有效抵抗车辙,适合重交通、高荷载路面。
耐磨要求高的工程:如机场跑道、港口道路,非碱性骨料的高耐磨性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因骨料磨损导致的路面起砂。
本地资源丰富地区:若工程所在地非碱性骨料(如花岗岩)储量大、运输成本低( <50km ),可通过添加抗剥落剂弥补粘结缺陷,降低工程总成本。
四、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现存问题
非碱性骨料抗剥落剂效果不稳定:部分廉价抗剥落剂(如脂肪酸类)在高温或长期水浸下易失效,导致界面粘结强度下降。
碱性骨料耐磨性不足:重交通路面采用碱性骨料时,骨料磨损产生的细料易导致路面抗滑性能下降,需频繁铣刨重铺。
混合骨料应用研究欠缺:工程中常混合使用两类骨料,但对混合比例(如碱性骨料占比 60% 或 80% )与性能的关联研究不足,难以实现性能优化。
(二)改进方向
研发高效长效抗剥落剂:开发纳米级抗剥落剂(如纳米 SiO2 改性抗剥落剂),增强非碱性骨料与沥青的界面结合,提升抗老化与抗水侵蚀能力。
改性处理碱性骨料:对碱性骨料表面进行硅烷偶联剂处理,在保留化学粘结优势的同时,提升表面硬度与耐磨性,扩大其在重交通路面的应用范围。
优化混合骨料配比:通过试验确定不同交通量、气候条件下的混合骨料最佳比例,如高温重交通路面采用 “非碱性骨料 70%+ 碱性骨料 30%′ ,实现稳定性与粘结性的平衡。
五、结语
碱性骨料与非碱性骨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显著:碱性骨料凭借优异的界面粘结性与抗裂性,适合低温多雨、中等交通量场景;非碱性骨料依托高硬度与高温稳定性,适合高温重交通、耐磨要求高的场景。两类骨料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结合工程所在地气候、交通量、资源条件及成本进行科学选型。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李明辉.碱性骨料对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 2023, 26(4): 456-462.
[2]张宏伟, 陈丽芳.非碱性骨料改性技术及其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 2022, 39(8): 12-18.
[3]赵志强, 周晓华.碱性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S1): 25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