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红色基因”的视觉传承:论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在高中美育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

康泰

银川高级中学 宁夏银川 750000

引言:

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积淀的精神瑰宝,是高中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以视觉艺术为媒介,将抽象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象,为高中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以湘版美术教材为依托,系统分析红色主题美术创作的德育功能,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于强化高中美育的德育属性、推动红色基因视觉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在高中美育中的德育功能

(一)传递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牺牲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对国家的深切热爱。

(二)塑造正确价值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形成

红色美术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这些作品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传达团结、奉献、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接受道德熏陶。此外,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

(三)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审美能力

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高中生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在高中美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高中湘版美术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红色美术资源,但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分为基础赏析、主题创作、综合提升的系统化教学内容体系,让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循序渐进落地课堂。在基础赏析层面,重点是依托教材经典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对红色美术的初步认知。教学中可围绕 作品解读和资源拓展展开。同时,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在主题创作层面,核心是将教材创作要求与红色主题结合,提升学生的红色美术创作能力。在《设计》模块,结合教材第三课“一图万物”,开展“红色文创海报设计”活动,指导学生提取教材中红色作品的视觉元素,设计红色文创海报,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意转化。在综合提升层面,重点是整合教材多模块资源,实现红色美术素养的综合应用。可设计“红色文化传承”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结合《美术鉴赏》知识,撰写“作品鉴赏报告”,再融合《绘画》《设计》模块技法,创作“红色主题系列作品”,最后依据《美术鉴赏》“展览策划”知识点,自主策划校园“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完成作品布置、解说词撰写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红色美术综合素养。

(二)推进美术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

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可与历史、语文等学科深度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红色文化,丰富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与历史学科融合,能让红色创作更具历史真实性。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为红色主题美术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历史背景支撑。比如,历史课讲解“秋收起义”时,教师引入湘版美术教材中反映秋收起义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事件的美术表达;美术课则参考湘版《中国书画》模块第三课“人物画的临摹与创作”,组织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邀请历史教师指导,确保服装、武器、场景布局等细节符合历史事实。与语文学科融合,可让红色创作承载更深厚的文学情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诗词,与湘版美术教材的书法、绘画模块能形成有效联动。例如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万山红遍”“指点江山”的豪迈意境;美术课则参考湘版《中国书画》模块中的“临摹与创作”,组织学生以“橘子洲头秋景”为主题进行色彩创作,要求学生将诗词中的文学意象转化为视觉画面,运用教材中的色彩搭配知识增强画面感染力,深化对红色精神的感悟。

(三)拓展实践活动,让红色创作走出课堂

红色主题美术创作需突破课堂局限,拓展活动到红色基地、社区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红色基地写生实践是连接课堂与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宁夏有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等红色基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这些红色基地开展实地写生。写生前,教师需结合教材知识点明确任务,写生结束后,组织学生结合作品讲述写生时的感悟。遵循湘版美术教材“美术服务生活”的理念,可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一是“社区红色墙绘创作”,学生为社区绘制红色主题墙绘,内容可选用教材中《开国大典》的经典片段,或结合社区老人讲述的本地红色故事进行原创,创作前与社区沟通需求,创作中运用教材中的“大型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知识,确保墙绘既美观又能传递正能量;二是“社区红色美术公益课”,面向儿童开设“我心中的英雄”绘画课,学生参考教材中“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用简单线条绘制雷锋、消防员等英雄形象,并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在服务中既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又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传递。

结语:

总而言之,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作为“红色基因”视觉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高中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以高中湘版美术教材为依托,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推进跨学科融合、拓展实践活动,能够将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与高中美育深度结合,让学生在“赏析红色作品、创作红色美术、传递红色精神”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杜艺垚.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47-48.

[2]吴琼.红色美术画的审美育人价值发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 1):54-55.

[3] 王悦.红色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路径思考[J].美化生活,2022,(1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