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作者

黄容

奉节县委党校 重庆 404600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变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我国在重大会议中多次强调坚持抓好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执政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可以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属于乡村振兴中的核心领导力量,需要肩负起思想引领、政治引领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

1.1 结构逻辑—— 建设多元乡村振兴共同体

基于结构逻辑的层面来看,乡村振兴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包括政府、企业、社会性组织等,从结构逻辑的层面引领乡村振兴实际上就是通过协调、整合横向及纵向的组织关系,打造出一个多元乡村振兴共同体。此举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整合各个组织结构中的发展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从各个层级的主体入手,做好多元主体的协同整合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向企事业单位、商圈和行业协会等方面过渡和延伸,形成一个由党组织统一规划和管理,由社区、街道和单位共同组成的组织结构,旨在妥善、高效地解决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力量。在党建引领作用下形成横向多元联合体系,即遵循“党领政”原则,通过党建活动促进横向主体联盟建设,使社会主体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打造一体化的组织形态。通过对横向和纵向组织形态的优化重组,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畅通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渠道等[1]。

1.2 过程逻辑——激活并整合党建与社会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在过程层面,可以将党建引领视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能实现对多主体利益关系及资源的有效协调,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层党建中如果仅从单方面嵌入乡村振兴,则很容易造成充当国家代理人角色的状况,无法植根于基层,无法有效挖掘乡村资源,且不利于高效激活社会力量[2]。基于此,需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党组织要有意识地联系乡村振兴主体,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尽可能营造公平的价值氛围,在价值取向层面达成共识,唯有如此才能激活各方力量,增强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集成多主体力量,发挥集体行动的最佳效用;第二,基层党组织需尊重群众利益诉求,根据群众需求来连接各个利益主体,明确好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有效盘活各类资源,打造科学的利益机制,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第三,基层党组织还需将权力下放给各个主体,对权利结构进行重构后,形成以权利为驱动的运行机制。此外,加大与非正式力量的联系力度,通过资源和利益互补实现乡村振兴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多元主体达成价值共识,实现利益共享和权利高效运作的过程。

1.3 功能逻辑——挖掘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价值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主要涉及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社会服务、群众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几个方面。政治领导功能指的是,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守使命和责任意识,利用政治教化的手段实现行政逻辑向政治逻辑的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全局和协调发展的核心领导作用,把控好乡村振兴的大方向,起到谋划全局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作用;思想引导功能指的是,基层党组织能够深刻认识到群众及农村社会的思想观念,对民众认识和情感起到较好的规范和塑造作用,使其与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性,促使社会组织和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社会服务功能指的是,基层党组织将服务群众、民生和发展作为主要出发点,选择群众易于接受的领导方式,并且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有效团结群众,赢得群众支持与信任,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凝聚功能指的是,采取组织宣传的手段,强化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旨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发展推动力指的是,基层党组织有意识地将组织的资源优势、活动优势和组织优势等分别转化为发展动力,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进行农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3]。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建的五种功能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组成了基层党建的功能逻辑。其中的政治领导力属于核心功能,对乡村振兴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群众凝聚力、思想引导、发展推动力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等均属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表现形式,乡村振兴属于基层党建引领的目标指向,而基层党建是决定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2.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2.1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优势,持续优化引领结构

为了有效改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基于现有的结构特点对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进行有效梳理,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自身的领导和组织优势,一方面赋权市场主体,做好资金与技术的高效融合,一方面赋权社会主体,展现人才活力,突出专业和服务优势等,尽可能形成权责高度集中且目标一致的乡村振兴建设主体结构[4]。此外,要从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等方面分别入手,对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致力于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网络关系结构。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创新组织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划分依据的党组织模式,在党建工作中强调党员群体特征、产业链条等,通过建设临时党支部的方式,保障对多组织的有效挂靠,从而形成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党组织。而针对流动性较强的领域,则需打破传统党组织结构的限制,进行党组织延伸,形成一个与区域发展特点相符,专业化程度较高、相对开放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区域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二是扩大组织范围。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遵循“应建尽建”原则,并且尊重群众利益,对党组织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覆盖密度和范围。例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基于农村现有的产业基地发展情况及行业协会组织情况,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党组织结构,对新建的社区要突破行政区的划分界限,采取村与社区联合开展工作的形式构建党支部。此外,考虑到流动党员存在持续增长的态势,还可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党组织,目的是提升农村党组织的辐射范围,保障乡村振兴计划的有效执行。

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其活动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主要创新措施如下:第一,要围绕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及党员发展需求,参照相关政策方针做好群众工作,优先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宣传方式,重点传达文件精神,利用文件精神的指引作用,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设置党员示范岗和举办党员表彰大会等形式,开展激励性较强的党组织活动,有效激活党员活力,使其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2.2 重组和再造引领机制,加强过程治理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表现出调试性不强的问题,因此需要着重再造引领机制,实现对乡村振兴过程的有效治理。一是要在组织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通机制,保障各个组织形成联动关系,能够以具体的问题和事项为导向,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处理,保障乡村振兴过程中各类问题和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二是根据乡村振兴需求,打造全新的价值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基于农村的发展特点,采取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实现对价值观的有效传达,使其有效渗透到乡村文化中;三是形成科学分配资源和利益的利益机制,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一方面,要联合基础党组织与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党群利益诉求,争取在利益层面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利益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由基层党组织明确区域内可被利用的自然人文资源,并且依托前期达成的利益共识筹划开发新项目,鼓励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最大程度地盘活社会资源[5]。

2.3 丰富引领功能,强化乡村振兴效果

要想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则需改变硬性嵌入的引领方式,变硬性引导为柔性融入,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作用。同时,采取社会动员和制度引导等手段有效激活各个社会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以思想引领为例,可通过如下措施来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凝聚力量:第一,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村文化体系进行重塑,积极主动地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如农耕文化等,通过挖掘农村文化来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自信,并且凝聚群众力量;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农民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创建农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不断强化其集体主义价值观,有效增强农民契约精神与合作精神;第三,积极宣传和运用创新性理论,借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引领乡村振兴。

3.结语

乡村振兴计划的落实,不仅能切实解决好当前面临的“三农”问题,还能有效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尽快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大量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设实践表明,各项建设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因此,今后仍需积极探究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利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效地带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银平,汪勇.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生逻辑与提升路径[J].理论视 野,2021,258(008):80-85.

[2]刘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中共 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4,26(9):22-27.

[3]黎萱仪.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4.

[4]孙建红.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理路与路径选择——以湖南省常宁市"产业联盟"为例[J].中国国情国力,2024(7):71-76.

[5] 吕庭庚.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径浅探[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2(14):266-268.

作者简介:黄容(1984-12-),女,汉族,奉节人,本科,讲师,现任职于,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