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临床科室 QC 小组质控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中的重要性

作者

季祥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第二分院 江苏淮安 223001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院可持续发展。QC(Quality Control)小组作为一种新兴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改进[1]。近年来,QC 小组在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目前关于 QC 小组质控在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其具体效果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4(3)年 2 月至2025(4)年 2 月,选取某三甲(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分院)医院内科病房收治的 64 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中男性 18 例,女性 14 例,平均年龄为( 61.5±12.3 )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4.2)天;观察组男性 16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60.8±11.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1±3.8)天。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 年龄 18-80 岁的住院患者; ② 住院时间≥5 天; ③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④ 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② 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 ③ 治疗过程中更换科室或未完成住院疗程者; ④ 拒绝或无法遵循研究要求的对象。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科室常规管理模式,包括制定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科室质量检查、医护人员培训等基础管理措施。主要依靠科主任和护士长的个人经验进行质量管理,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改进方法。

在基础管理措施之上,观察组加强了 QC 小组的质量管控手段。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 QC 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选择 5-8 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质量意识的医护人员组成 QC 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2)确定质控主题:通过调研、讨论,运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图分析法,确定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关键问题作为质控主题,如降低用药错误率、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等。(3)制定改进计划:运用 PDCA 循环(Plan-Do-Check-Act)管理工具,制定详细的质量改进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措施制定、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4)实施质控措施: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制定操作流程标准化方案,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5)持续改进:每月召开 QC 小组例会,总结分析质控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质控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1)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用药错误、医院感染、患者跌倒、压疮发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环境设施、费用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满分 100 分, ≥9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分为满意,70-79 分为一般满意, <70 分为不满意。(3)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采用科室质量考核标准,从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评估,满分 100 分。(4)质控达标率: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制定质控考核标准,包括病历书写规范率、核心制度执行率、安全措施落实率等,计算达标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 SPSS 26.0 软件完成。连续型变量以均值±标准差(x̄ ±s)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χ²检验)评估。差异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疗质量安全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优化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提高质控合格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统计学差异明确(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医疗质量安全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用药错误、医院感染、患者跌倒、压疮发生等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

表 2 两组患者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

照组,其中用药错误和患者跌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3 讨论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3]。QC 小组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系统性的质量改进活动,能够有效识别和解决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QC 小组运用 PDCA 循环理论,结合鱼骨图、帕累托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形成持续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相比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QC 活动更强调员工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协作,能够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质量安全意识。同时,QC 小组的跨部门合作特性有助于打破科室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全院范围内的质量安全管理网络,为医院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 QC 小组质控管理的观察组在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及质控达标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 QC 小组质控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 QC 小组干预的观察组,其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的对照组( 6.3% vs 25.0% )。这一成效主要归因于 QC 小组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并通过 PDCA 循环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与规范性。QC 小组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深入分析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医疗差错;通过定期质量检查和持续改进,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QC 小组质控管理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7±5.2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82.3±6.8 分)。这是因为 QC 小组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QC 小组质控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质控达标率。本研究中,观察组质控达标率( 93.8% )明显高于对照组( 71.9% ),这得益于 QC 小组建立的全方位质量监控机制。

综上所述,QC 小组质控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QC 小组质控管理将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医疗管理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魏玉如,李冬静,李艳丽,王素玲,刘倩,孙腊香,张福娟,董景珍,田悦,孙艳乔,王艳芬 , 杨 茜 . 医 院 院 长 分 包 责 任 制 科 室 医 护 质 控 小 组 活 动 效 果 [J]. 护 理 研究,2024,38(12):2254-2256.

[2]尤艳军,杜欣,李静.基于管理团队与质控小组相结合的规范化护理模式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25,42(3):489-492.

[3]夏陆杰.ICU 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护理质控小组护理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4(1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