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环境检测中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作者

汪涛

甘肃荣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730102

引言: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砷等广泛存在于工业排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由于这些元素具有强烈的毒性,且在水体中难以降解,长时间积累后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精准、快速的重金属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重金属检测方法相继出现,包括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新兴的生物传感技术。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保障。

一、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分类及原理

(一)化学分析法

比色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手段,依靠水样中重金属与试剂发生特定反应,生成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通过测定颜色变化的强度,可以推算水样中重金属的浓度。这一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操作简便,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仍被广泛应用。另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沉淀法,它通过使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某些试剂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沉淀的质量或体积与重金属浓度之间有直接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沉淀物的量进行定量分析来推算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沉淀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单且设备要求较低,但对于复杂水样的处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二)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确定其含量。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中,水样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火焰或电炉加热,使其原子激发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定光吸收强度,可以推算出水样中相应金属的浓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对单一金属元素进行精确测量。与AAS类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则利用高温等离子体将水样中的元素激发为离子,并通过质谱仪对其进行分析。ICP-MS技术不仅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检测,还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检测限,因此适用于复杂水样的重金属检测。光谱分析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够满足环境水质监测中对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需求。

(三)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的重金属检测技术,通常通过测量电流、电压或电位的变化来定量分析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在离子选择电极法中,通过使用特定离子选择性膜,使电极对某种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水样中的金属离子与电极表面发生反应,导致电极电位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可以间接推算水中重金属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且灵敏度较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伏安法则通过在工作电极上施加电压,使重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流的变化与金属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通过电流值的测量得到重金属的含量。伏安法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应用范围,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金属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电化学分析法通常用于低浓度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尤其在水质监测和污染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水质检测的技术,这种方法通常结合生物分子,如酶、抗体或微生物,与转导器进行联用,形成传感器系统。当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与传感器上的生物分子结合时,会引发生物分子的结构或活性的变化,从而产生可测量的信号。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包括基于酶的传感器、基于抗体的传感器以及基于微生物的传感器等。酶传感器通过金属离子诱导酶的活性变化,反映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抗体传感器则利用抗体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产生电信号或光信号,能够在极低的浓度下检测到重金属[2]。微生物传感器则通过微生物的生理反应监测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这种方法在检测复杂水样时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生物传感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检测过程简便、快速且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能够实现现场实时监测。

二、重金属检测技术应用优化建议

(一)确保运用适宜的检测方式来开展检测工作

不同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在灵敏度、选择性、成本和操作复杂性上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根据水样的特性、所需检测的重金属种类及其浓度范围,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例如:在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环境监测中,光谱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通常是优选技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准确的定量结果,尤其是在重金属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相较之下,生物传感技术则适用于现场快速监测,尤其在快速检测和响应时间要求较短的场合表现出优势。然而,生物传感技术在复杂水样中的应用可能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导致检测精度降低,因此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验证。对于多重金属的检测,可以考虑结合多种技术,利用光谱分析法进行初步筛查,再使用电化学分析法或生物传感技术进行确认,以提高整体检测的准确性。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检测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完善的检测管理制度是提升重金属检测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检测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项检测活动都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环节,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指导,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建议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技术审查,通过内部审核或第三方评估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和技术方案。定期的设备检修与校准也是保证检测结果精准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精密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必须遵循严格的维护计划,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3]。

(三)培育专业有素的检测队伍

高水平的检测工作离不开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队伍支持,因此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至关重要,为此检测机构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涵盖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确保团队能够与时俱进,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当多样化,涵盖环境科学、化学分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水样检测需求。为了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团队成员应定期参与实验室实践,进行技术演练与问题解决,从而提升应急反应和故障处理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通过定期考核与岗位评价,不断激发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技术创新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水质监测中的重要课题,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逐渐被现代光谱法、电化学法和生物传感技术所补充与替代,这些新兴技术在提升检测灵敏度和精度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尽管如此,各种检测方法仍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复杂水样的干扰、设备成本较高以及技术操作的专业性要求。所以需要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推动不同检测方法的集成应用,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水质监测需求。

参考文献:

[1]余会玲,郑培杰.环境水质分析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4(12):112-114.

[2]马元斌.环境水质分析工作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应用路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3(07):220-222.

[3]李伟伟.环境水质分析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0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