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高阶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策略
纪晓会
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现状
(一)理解不到位,缺乏思维支点
当前教师主要关注课程成果,却忽略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历程,这使得小学数学课显得过分紧张,没有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由于学生对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透彻或全面,这对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问题设置不够严谨,欠缺思维空间
教师经常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然而这种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开放性。学生往往处于被询问和被回答的状态,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这不利于思维技巧的成长。
(三)思维延展性不足
启发式教育方法被应用到小学生数学课程中,导致了过于简单化的学习和教授方式,使得学生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知识概念,而对于深入思考、创新及多向联想等高级能力的培养则显得相对匮乏。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育体系做出调整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尤其是从较低层次转向更高层次的思维转变至关重要。
二、策略
(一)提供数学问题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核心知识视野下,可以通过提供数学问题的背景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等方面选取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并将其引入数学课堂中。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关于建筑设计的故事,如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介绍铁塔的高度、结构和施工过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资源来呈现故事背景,以加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系列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桥梁,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巧妙构思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亲切的环境中开展探索性学习。此教学策略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主动调用既有知识经验,深入把握数学的本质。在情境学习中,学生需灵活动脑,进行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进而培养出更为灵活且全面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时间认知》章节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屏幕投影技术,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钟面场景。学生们被这一直观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随即开始细致地计数钟面上的大格与小格数量。他们观察到,钟面布局包含12 个大格,而每个大格内又细分为5 个小格,总计60 个小格。随后,教师抛出了一个启发性问题:“请观察,钟面上设置了几根指针?它们 致观察的过程中,逐步识别了“时针”、“分针”以及“秒针”,并着手探究它们之间 。此情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时间的基础概念,而且为后续教学中确立“1 小时等于60 分钟”的时间换算观念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三)关注知识的思辨与论证,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现今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行其道,由此使得学生所能够接触的数学知识学习资源已经不再限于教科书之上,而是能够借助各种线上数 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的现象应当加以鼓 学 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思辨能力的强化,进而达到思维水平提高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如果教师直接教授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自然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且对公式也能够记住,以后运用直接套用公式。但是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并且自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与推导过程。因为学生课前有充分准备,有摆小正方体明理的,有PPT动画演示明理的,在此过程中从本质上充分阐明了自己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长方体体积公式的产生过程清楚呈现。这样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深度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了高阶思维发展的空间,在老师核心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生成了强而有力的认知和情感动机,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清晰的表达、推理和归纳,进而发展了高阶思维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升华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相互交流、协作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与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升华。
例如,在探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提出问题:“鸡和兔同笼,共有头12 个,脚32 只,鸡和兔各有几只?”由各小组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策略。有的小组可能采用列表法,逐一列举鸡和兔的数量并计算脚的总数;有的小组可能运用假设法,先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脚数的差异进行调整。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相互展示、相互质疑、相互补充。期间,采用列表法的小组在看到假设法的简洁性后,会反思自己方法的局限性;而运用假设法的小组在面对方程法的严谨性时,也会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使高阶思维在思维碰撞与合作交流中得到进一步锤炼与升华。
结语
通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我们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艳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野下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4,(26):74-76.
[2]柳英政.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一课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4,(2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