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个性化分层作业的目标设定与实施路径

作者

吴晓斌

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尊重个体差异”这一教育目标,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由于地理环境、资源配置和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统一化作业与个性化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太难而失去了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任务简单而难以提升。个性化分层作业是摆脱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它不仅需要锚定核心素养培养的总目标,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本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英语个性化分层作业的目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策略借鉴。

一、农村小学英语个性化分层作业的目标设定(一)基础层目标:聚焦语言能力夯实

针对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树立学习自信心”为中心[1]。具体包括:能够准确地辨认教材中的核心词汇, 握简单的句型结构;能够完成基本的听说任务,比如听懂课堂指令、进行日常问候对话;会规范书 简单的句子,并纠正常见的拼写错误。这一层级的目标要求降低难度门槛,以重复性和基础性的任务 助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以三年级学生为例,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能默写Unit 1 的20 个核心词汇,并用‘This is...’句型造句3 个。

(二)发展层目标:侧重综合能力提升

面向中等水平学生,目标以“加强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为重点,衔接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具体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情景对话、小故事复述等;能读懂简单的绘本或短文,并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能独立进行仿写练习,初步形成语用意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查字典、整理错题等。这一层级的目标要求以知识的迁移运用为重点,结合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任务。例如,以“故乡的季节”为主题,要求学生用5 句话描述自己家乡的春天,并画出相应的情景。

(三)拓展层目标:突出思维与文化素养培育

针对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目标设定的重点是“展语言视野、发展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具体包括:能够阅读课外英语读物,独立完成小故事的创编或观点表达;能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例如节日风俗、饮食文化等等;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并能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如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外农村生活。这一层级的目标要求突破教科书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以家庭成员的职业为调查对象,用英语制作一个简易的“家庭工作海报”,并分析中西职业称谓的不同。

二、农村小学英语个性化分层作业的实施路(一)精准分层:以学情分析为前提

科学分层是实施个性化作业的基础[2]。农村小学教师要采取“每日观察+量化评估+学生自评”的立体模式,避免单纯以分数来“贴标签”。日常观察侧重于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完成作业的态度进行记录;以单元测验和课堂小测为基础,定量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具体能力,如词汇的掌握、句型的使用等;学生的自我评估采用“我能做到”量表,如“我会读10 个单词”“我能编简单对话”,让学生自主定位层级。最后把学生分成基础组(A 组)、发展组(B 组)和拓展组(C 组),并且清楚地告诉他们,分层的目的是“适应学习节奏”,而不是区分优秀和落后,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调整难度,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元设计:以素养发展为导向

作业内容需要打破“抄单词、背课文”的单一方式,将农村资源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设计“基础巩固类+情境应用类+探究拓展类”三类作业,对应不同层级目标。

(1)基础巩固类:以 A 组为对象,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教学模式,如“给图片匹配单词”“完成简单对话”“听写重点句型”等,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2)情景应用类:以 B 组学生为对象,结合农村生活场景,设计“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房间”“给家人写3生日祝福”“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等任务,加强语言运用能力;

(3)探究拓展类:以 C 组学生为对象,设计开放式任务,如“收集3 个西方乡村节日的故事,与春节对比”“用英语制作‘家乡特产’宣传卡”“采访英语老师的周末生活并整理成短文”,兼顾思维与文化素养。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弹性作业”,允许学生跨层级选择任务。例如,学习了“动物”主题之后, A组学生完成“给动物图片标单词”,B 组学生完成“描述最喜欢的动物”,C 组完成“设计‘乡村动物园’导游词”,所有学生都可以额外选择“画出动物并配上英文标签”这一创意任务,兼顾了差异性与自主性。

(三)动态评价:以激励发展为核心

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评价需要突破传统的“唯对错”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估+分级反馈+多元主体”的动态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进步程度,如对A 组学生的“书写工整度”“词汇正确率”进行鼓励,对C 组学生的“创意性”“思维深度”进行点评;分层反馈要体现针对性, A 组注重“纠错指导”,将“错误太多”改为“再写两遍会更熟练”等具体建议;B 组以“方法引导”为主,如“可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句型”;对于 C 组,则以“思维拓展”为重点,如“如果补充家乡动物的特点,宣传卡会更生动”。同时,建立“作业成长档案”,收录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作业样本,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为解决“学情差异”和“统一教学”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小学实施分层英语作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精准分层、梯度目标、多元设计与动态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农村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未来,还需要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分层策略和资源的供应进行优化,使个性化作业真正成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马姝漫.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

[2]姜冰筠.人教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

[3]吴泳仪.小学英语体验式作业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