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赵云

江苏省泗阳县第二实验小

一、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喜爱这门课程,又可在学习中体会到风采。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对于班级整体学习不佳的情况,可以采取难易搭配作业方法,设置学生能完成的作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作业务必循序渐进,由简变难,如此才会提升学生语文的水平。除平常授课以外,小学老师从作业设计下手,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记忆了解留下深刻印象,保证还能融会贯通。与此同时,出色的作业设计还能够提高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关联。在教学中,老师要行为端正。在教学中,只有老师们的勤奋努力还远远不够,因此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在孩子正确对待和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上也要尽职,而非推脱。教师在工作方面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但教师一人精力有限,所以一定要与学生家长相互理解,做自己该做的事。在家长们的协助下,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在工作上展现自己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教师有更多时间用心批改作业,对学生给予正确评价和积极主动指导。

二、策略

1.设计趣味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若增加趣味性,学生学业负担能够减轻,同时学习主动性可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阶段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业创新且个性化设计,并与学生兴趣相关,能激发自主探究意识,进而提升内驱力[2]。趣味化作业需兼顾形式多元、内容前沿以及情境契合,更贴合学生生活经验,满足差异化需求,任务吸引力和实践意义也大幅提升。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基于课文内容设计“续写与重塑:海力布形象的冒险故事创作”这一趣味性作业,学生通过结合原文情节脉络和人物性格特点,借助想象力构建全新的冒险情节。原作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这一任务中以深化形式存在,同时创造性思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激发也一并完成,任务的完成不完全等量因果,其逻辑链的生成性跳跃特征令活动的层次性强化且重塑内容愈加深化。 具体实践中,有学生把主人公置于陌生又神秘的自然场景,深邃幽暗的大森林、险峻陡峭的群山,围绕探寻稀有生物展开叙述,生动的画面描写与凝练的语言表达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个人独特感悟也融入了文本,这种创意性实践练习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文字组织与艺术表现能力显著提高。

2.创设单元性作业,优化认知品质

为了推进语文作业设计实现主题推进、提质减负,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单元性、主题化、素养型的探究任务,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高度与任务品质。因此,单元性作业能够凸显语文作业的主题高度、内容品质,贯彻执行“双减”政策。

在六年级第二单元(教育部审定)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是《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单元性主题教育是爱国教育、红色教育、英雄教育。教师可以立足单元主题教育的高度科学设计作业活动内容,指引小学生在课下时间学唱一首红歌,或完成一次演讲活动,或讲一个革命故事,或绘画一个英雄人物,或学跳一个舞蹈节目。教师还要让小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使用智能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家长微信群之中,将微信群暂时打造成为“红色教育专区”,并鼓励小学生多欣赏、多评价,在抒发个人感受中提升作业活动品质,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思想高度与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教育内容而设定的语文作业活动任务能够指引小学生更多地悦纳主题教育,推进小学生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爱国精神。

3.从“生活”切入,设计体验型作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我们就可以从“生活”切入,让学生的个体生活体验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书面表达的能力,使作业更能体现个体的生活经验,从而使每个人的作业都能各具特色,最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的作业是:先跟随作者的描述,说一说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然后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表达,可以帮助他们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4.多元化评价,从评价中感悟

如果说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埋下希望的果实,那作业评价则是收获时的十分用心。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评价、批改为主,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则沦为 对于教材设计的内容,我们要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感悟。以习作作 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互评。一开始学生不会评价他人的习作,没有旁批,也不能很 但是在多次的反复练习批改中,一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评价,基本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能有效地改正;写的精彩的部分能够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渐渐地孩子们对于习作的热情高了起来。

有学生在评价一份《神奇的探险之旅》这篇习作时,写下“广阔无垠的世界等待你我去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愿你我能够在一次次探险旅程中收获内心的桃花源和乌托邦”。在评价他人习作时,学生在不自觉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能够精准的评价他人的习作,每一个人都开始注重起了好词好句的积累,也会由人及己的思考自己的习作是否也有他人所存在的问题,这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梯度的上升。

结语

“双减”政策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关注学生课业压力的缓解与教学成效的优化,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在政策推动下成为关键环节,以创造性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应用与个性化发展。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在作业设计中愈加关键,教师需对设计策略进行探索与完善,以助力学生更高水平的成长进程。

参考文献

[1]席爱军.小学语文高年级家庭作业的设计及目的[J].华夏教师,2020(05):29-30.

[2]刘芳.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布置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资源导刊, 2018(12): 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