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究
高文艳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继续教育服务中心 718499
整本书阅读的好处非常多,不仅能帮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搞懂复杂文章的结构,长期读下来,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审美能力,让学生更认同文化,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方式。可实际教学中情况却不太理想:有些教师把整本书阅读简单当成“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上课让学生分享”,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还有些学生因为没兴趣、没掌握方法,读完整本书也没有收获。因此,怎么找到科学合理的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法,就成了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精准匹配:基于学情与课标的书目选择策略
要开展整本书阅读,第一步得选对书。选的书合不合适,直接影响学生愿不愿意读,也决定了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推荐了《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这些名著,教师选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书和拓展书搭配的分层体系:基础必读书目就以课标推荐的名著为主,保证学生掌握核心阅读内容;拓展选读书目可以结合学生兴趣和教学主题,选些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书。另外,教师选书尽量挑语言生动、情节完整、贴近初中生生活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傅雷家书》”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初中学生已经能读懂书信体文章,但对20 世纪中叶的社会背景和那时候的家庭教育观念了解不多。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除了把《傅雷家书》作为基础必读书目,还可以设计两层拓展选读书目:第一层是“亲子沟通类”,推荐《亲爱的安德烈》,让学生通过书中两代人的对话,先弄懂不同时代的亲子关系,再读《傅雷家书》就能更容易产生共鸣;第二层是“艺术修养类”,教师可以选《谈美书简》,因为《傅雷家书》里傅雷经常指导傅聪的艺术学习,学生读《谈美书简》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阅读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先想想自己和家长的沟通情况,再介绍《傅雷家书》的创作背景,最后让学生带着“傅雷是怎么通过书信引导孩子成长的”这个问题去读,这样一来,学生读的时候更有方向,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二、过程赋能:“导—读—议—拓”四阶阅读指导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帮学生从“随便翻翻”的浅层阅读,变成“边读边想”的深度阅读,通过四步指导体系,一步一步帮学生把阅读做扎实。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积累感受;通过“讨论交流”帮学生把理解变深;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把学到的阅读能力用在其他地方,切实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水浒传》”教学中,在“导”的阶段,教师就可以先播放《水浒传》的经典片段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抛出核心问题:“《水浒传》里常说的‘义’,有哪些不一样的表现?”接着发一个“阅读任务单”,把任务拆成三个小目标:“梳理108 将的出身和绰号”“记下三个你觉得最能体现‘义’的情节”“把看不懂的人物行为标出来”。“读”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水浒传》、做批注;
课后让学生在班级群分享每天的阅读心得,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问教师。“议”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水浒传》中的‘义’之辩”主题班会,把学生分成“肯定派”和“质疑派”,围绕“武松血溅鸳鸯楼是不是太暴力了”这样的经典话题进行辩论。辩论时,教师会适时提醒学生,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行为。“拓”的阶段,教师则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对比两部书里“义”的不同含义,让学生用现在的视角和书中人物对话。这样一来,就既加深了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多元评价:兼顾过程与结果的阅读评价策略
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里很重要的一环,好的评价不仅能看出学生读得怎么样,还能让学生更愿意读。所以教师需要设计一个“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看学生阅读态度好不好、会不会用阅读方法、参与度高不高,比如看阅 表现;终结性评价主要看学生对书的理解深不深、思维能力怎么样、表达能力好不好,比如看读书报 专题演讲、创意展示。另外,评价的人也不能只有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里来,这样的评价会更客观、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中,教师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可以给每个学生都建一个阅读档案,里面要有阅读计划、批注手稿、每天的阅读打卡记录,还有课堂分享会的发言视频片段。每周还组织1 次“同伴互评”,让学生从“阅读态度”“阅读方法”“交流表现”三个方面,给小组里的同学打分。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给每个人写出过程性评价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终结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组织“《朝花夕拾》主题展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展示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展示内容的准确性、创意性和小组协作表现打分,再结合学生提交的“《朝花夕拾》阅读报告”,给出终结性评价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阅读过程,也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特点。
总之,整本书阅读不是简单让学生“读一本书”就结束,而是需要教师好好设计、全程指导的系统工作。从根据学生情况选对书,到用“导—读—议—拓”四步帮学生扎实阅读,再到用多元评价关注阅读过程和结果,每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未来,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变成学生的习惯和爱好,帮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英.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5,21(07):28-29
[2] 张 同 光 . 初 中 语 文 整 本 书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陕 西 教 育 ( 教 学 版 ),2025(09):43.DOI:10.13617/j.cnki.sxnedu.2025.0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