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油厂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
刘宁普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河南唐河 473400
0. 引言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采油厂作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基础单元,其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稳定。然而,油气开采过程中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工况特性,叠加设备老化、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长期存在。据统计,近五年国内采油行业因事故导致的非计划停工率年均达 3.2%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对员工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体系,成为采油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的核心意义
1.1 筑牢产量稳定的安全屏障
采油生产依赖连续化作业,任一环节的安全隐患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例如,抽油机润滑系统故障若未及时排查,可能导致设备停机检修,进而影响区块产量。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将非计划停工率降低 60% 以上,保障原油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市场供应和企业效益提供基础支撑。
1.2 构建人员安全的防护网络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占比达 75% )。通过强化安全培训、完善操作规程、配备个体防护装备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员工风险辨识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某采油厂实践表明,开展“情景模拟 + VR 实训”的沉浸式培训后,员工违章作业率下降 42%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有时长的 1/3,从源头遏制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
1.3 夯实企业发展的效益根基
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设备维修、停产损失)与间接损失(环保处罚、商誉影响)对企业效益形成双重冲击。数据显示,一起中等规模的井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千万元级,且可能导致企业信用评级下降。通过风险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不仅能减少显性成本支出,更能通过稳定生产、合规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安全与效益的良性互动。
2.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的实施路径
2.1 强化安全意识:构建三级培训赋能体系建立“厂级统筹—车间深化—班组落地”的立体化培训机制:
厂级层面:制定年度安全培训大纲,引入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资源,开展法律法规、风险辨识等通用课程培训,确保管理层安全决策能力与战略思维提升。车间层面:针对采油、集输、注水等不同工艺单元,开发“岗位风险清单 .+, 应急处置卡”,通过现场实操演练、事故案例复盘,强化员工对本岗位风险点的认知与防控技能。
班组层面:落实“班前风险提示—班中安全巡检—班后总结评估”制度,利用“安全微课堂”每日开展 10 分钟针对性培训,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场景。 2.2 统筹规划管理:建立全流程风控机制
以风险矩阵法为工具,构建“辨识—评估—管控—复盘”的闭环管理体系: 风险辨识与评估:组织技术专家、一线员工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周期性风险排查,运用 LEC 法量化风险等级,形成《采油厂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明确 12 类一级风险、37 类二级风险的管控责任与措施。
分级管控与落实:针对高风险作业(如动火、受限空间)实行“双许可”制度,即作业许可与风险告知双确认;建立隐患治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红色隐患(立即整改)24 小时内闭环,黄色隐患(限期整改)7 日内完成,蓝色隐患(日常监控)纳入月度排查计划。
动态复盘与优化:每季度召开风险管控复盘会,结合 HSE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事故案例、未遂事件进行根因分析,持续优化风险控制措施,形成“辨识精准、管控有效、改进及时”的良性循环。
2.3 压实安全责任:构建权责统一管理架构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建立“三层级四维度”责任体系:
决策层: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制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将事故控制指标(重伤率 ≤0.1‰ 、重大事故率为 0)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 管理层:各车间主任签订《风险管控承诺书》,负责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演练组织等具体工作,建立“隐患发现奖励机制”,对主动上报重大隐患的员工给予绩效加分与通报表彰。
执行层:岗位员工实行安全责任“实名制”,将设备巡检路线、参数记录要求等写入岗位操作规程,通过“安全积分制”量化考核,积分不足者重新参加岗位安全能力认证。
2.4 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特殊作业过程管控
针对动火、高空、临时用电等 7 类特殊作业,实施“三查四控”管理法:作业前“三查”:查人员资质(持证率 100% )、查设备状态(防护装备完好率 100% )、查环境风险(气体浓度检测达标);
作业中“四控”:控工艺参数(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控人员行为(禁止单人作业与跨岗操作)、控应急保障(现场配备双套应急防护设备)、控时间节点(超时作业重新办理许可)。某采油厂通过该管理法,将特殊作业事故发生率从0.8 次/万次降至0.2 次/万次,实现高危作业风险的有效遏制。
2.5 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依托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智能防控体系:
智能监测系统:在井口、罐区等关键区域部署振动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实时采集 12 项设备运行参数,异常数据自动触发三级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 $$ 自动停机),预警准确率达 98% 以上。
数字孪生平台:建立采油流程三维仿真模型,模拟泄漏、火灾等事故场景,提前验证应急预案有效性,为实战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远程运维技术:对抽油机、注水泵等设备实施远程启停控制与状态诊断,减少员工进入高危区域频次,从技术层面降低操作风险。
2.6 培育安全文化:构建全员参与生态通过“制度固化—活动浸润—典型引领”三维路径培育安全文化:
制度层面:将安全价值观融入《员工行为规范》,明确 20 条安全红线(如 “未检测气体禁止进入受限空间”),触碰红线者直接调离岗位。
活动层面:开展“安全文化月”系列活动,包括安全家书征集、应急技能比武、事故案例展等,年均覆盖员工 1.2 万人次,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文化氛围。
典型层面:选树“安全标兵”“隐患排查能手”等先进典型,通过内部媒体宣传其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安全行为从“被动执行”转化为“主动追求”。 3. 结论与展望
采油厂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统筹“人、物、制度、文化”四要素协同发力。通过构建“意识提升为前提、制度建设为基础、技术创新为支撑、文化培育为保障”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需进一步探索“AI+安全管理”的融合路径,推动风险控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为采油厂安全生产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孟兆鸿.班长曹金富:让大家都把班组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J]. 班组天地,2021(02):52-53.
[2] 孙成国.浅谈采油厂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J]. 现代职业安全,2023(10):66-67.
[3] 田学臣.黄勇.大庆油田某采油厂油气管线占压创新管理模式探析[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0, 33 (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