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施工中铝合金模板体系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蔡晓彤
淄博鑫荣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引言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从 2015 年的 20%稳步提升至2023 年的 65%。铝合金模板体系自2010 年引入我国后,凭借“以铝代木、以铝代钢”的优势,逐渐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选择。该模板体系平均周转次数可达 300% ,回收利用率超95%,每万平方米施工可有效减少木材消耗约 180m3 ,降低建筑垃圾排放比例达80%。不过在当前发展阶段,行业内仍存在设计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施工工艺尚需进一步规范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绿色效益的充分释放。
1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绿色特性
铝合金模板以6061-T6 铝合金为基材,其材料特性在多个维度展现出与绿色建筑理念的良好适配性:
循环利用潜力:铝合金具备较高回收价值,回收率通常可达95%以上,显著优于木材与钢材的回收表现。模板达到使用周期后,可通过熔炼实现材料再生,实际应用中材料损耗率相对较低。例如,某项目对1000 ㎡废旧模板进行处理,成功再生约750 ㎡新模板,有效降低了铝土矿资源的开采需求。
施工便捷性优势:该模板采用轻量化设计,单块重量一般处于 20-30kg 区间,相较于钢模板更便于人工操作。这一特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依赖,在实际项目中,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电力消耗节约,并有效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环境友好特性:经阳极氧化处理后,铝合金模板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表面耐腐蚀性强。在脱模环节,对脱模剂的使用需求较低,部分场景下仅用清水即可完成脱模,大幅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
2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设计与优化技术
2.1.1 模块化设计
墙板模板采用“竖肋+横肋”双拼结构形式,竖肋间距控制在300-400mm 之间,这种设计在保证模板刚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模板重量;针对转角部位,专门设计了阴阳角模,并运用 45°斜撑加固方式,相较于传统木模板,该方法能有效改善“跑浆”问题;
对于门窗洞口等形状不规则的部位,采用可拆卸式组合模板,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这种模板的重复利用率有所提升,可达到85%左右。在某项目实践中,通过BIM 技术优化,非标模块占比从最初的25%下降至12%,工厂预制的准确率也较为可观,达到99%,现场施工时模板的修改量显著减少,降幅约为80%。
2.1.2 荷载验算与节点处理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相关要求,对模板进行承载力验算工作,使得模板挠度能够满足≤L/250(L 为支撑跨度)的条件;在高支模区域(高度达到或超过 8m),采用“立杆+水平拉杆+剪刀撑”三维支撑体系,其中立杆间距一般不大于 1.2m,步距不大于 1.5m;在板缝拼接处设置 3mm 厚的密封胶条,阴阳角模与主模之间使用螺栓紧固连接,螺栓扭矩保持在30-35N・m 范围,以此实现接缝的紧密结合。
2.2 标准化安装工艺
2.2.1 施工流程控制
铝合金模板安装可遵循“先墙柱、后梁板,先内侧、后外侧”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放线定位:通常采用激光投线仪标记模板边线和标高控制线,将误差尽量控制在±2mm 范围内;墙柱模板安装:可先固定背楞(一般采用双拼 50³50mm 方钢),再安装主模板,通过斜撑对垂直度进行调节(偏差宜控制在≤3mm/2m);梁板模板安装:立杆顶部设置可调顶托(调节范围0-150mm 左右),主次梁模板使用U 型卡连接,拼缝间隙尽量保持在≤1mm;验收加固:利用扭矩扳手对所有螺栓进行检查,同时对支撑体系开展沉降观测(初始阶段建议2 小时观测1 次)。
在某住宅楼施工实践中,该流程的应用使模板安装效率达到150 ㎡/天・班组,相较于木模板的安装效率(80㎡)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约为87.5%。
2.2.2 特殊部位处理
电梯井:采用整体式筒模,借助电动葫芦实现整体升降,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散拼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效率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约为 50%;楼梯:使用定型化楼梯模板(涵盖踏步、侧板和平台),实现一次成型,踏步尺寸误差可控制在≤2mm;飘窗:设计L 型组合模板,并与墙体模板进行刚性连接,较好地解决了渗漏隐患问题。在某项目中,飘窗施工合格率从78%提升至99%。
3 优化发展路径
3.1 推广共享租赁模式
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模板共享平台,创新打造“设计-租赁-维修-回收”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该平台运用智能匹配算法,根据项目规模、施工周期精准调配模板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物流路径,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以某区域性共享平台为例,通过资源集约化管理,使中小建筑项目模板采购成本降低 40%,模板平均周转次数从传统模式的 150 次提升至 400 V⋆ ,有效减少了铝合金模板的闲置损耗,推动行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
3.2 加强技术培训与标准化
建立行业标准体系:由住建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共同编制《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规程》。该规程从模板设计荷载取值、节点构造、安装验收流程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明确构件尺寸精度控制在±1.5mm 以内,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2m,为行业提供权威技术依据。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启动“铝模工匠”专项培训计划,采用“理论教学+实操演练+现场观摩”三维教学模式。依托职业院校、企业实训基地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每年定向培养 5 万名技术工人,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将持证上岗率提升至60%,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铝模施工人才梯队。
3.3 完善产业链协同
推动材料技术创新:铝型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优化合金配比与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抗拉强度 ⩾ 300MPa 的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新材料应用使模板厚度从 4mm 减至 3mm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模板重量减轻25%,显著提升施工便捷性与运输效率。
构建智能回收网络:以区域为单位建立半径 200km 的高效回收中心,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模板全流程追踪管理。通过在模板关键部位嵌入 RFID 芯片,实时监控其流转轨迹与使用状态,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回收路径。实践表明,智能化回收管理使单套模板回收成本降低30%,有效解决了废旧模板回收难、管理乱的行业痛点。
结束语
铝合金模板体系凭借材料循环利用、施工污染控制及质量精度保障等优势,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工程实践数据显示,该体系在减少木材使用、降低建筑垃圾排放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上较传统模板体现出一定优势,也为施工工艺向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长远来看,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发展存在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成本逐步优化,铝合金模板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未来或将在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玲玲.绿色建筑施工中铝合金模板体系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23(32):32-34+42.
[2]张冠男.绿色建筑施工中应用铝合金模板体系施工技术[J].大众标准化,2023(16):33-35.
[2]王超,曹坤.铝合金模板体系施工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23(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