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财政局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与利用问题研究

作者

李双双

额敏县财政局 834600

一、引言

在数字化政务浪潮的强力推动下,财政局档案管理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纸质模式向电子化、信息化模式的深刻变革。电子会计档案作为财政业务的关键凭证与监督依据,其归档的完整性以及利用的效率,对财政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当前电子会计档案在归档与利用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标准缺失导致归档混乱、流程不规范引发数据遗漏、安全漏洞威胁档案信息安全以及利用不足难以发挥档案价值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档案对财政决策与监督的支撑效能,使得财政管理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一定的阻碍。因此,深入剖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成为提升财政档案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对于推动财政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局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现状分析

2.1 电子会计档案的构成与特点

财政局电子会计档案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财务报表、预算执行记录、资金拨付凭证以及相关审批文件等,这些档案均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其优势十分显著,在检索方面,能够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极大地节省了查找时间;存储上,相较于纸质档案,节省了大量的物理空间;信息更新也更为及时,能够实时反映财政业务的动态变化。同时,电子会计档案具备连续性、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需求等特点,这就要求在归档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还要考虑信息在未来长时间内的可读取性以及标准化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业务需求。

2.2 归档流程与管理现状

当前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流程包括资料收集、分类整理、格式转换、系统录入与信息审核等多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频发。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分类方法随意,存储路径混乱,使得档案信息散乱无序,检索效率极为低下。在大批量电子文件处理时,归档人员容易出现遗漏或格式错误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例如,在某财政局的一次归档工作中,由于分类标准不明确,部分预算执行记录被错误地归类到其他类别中,导致在后续的审计工作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才找到相关档案,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2.3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电子会计档案归档面临着四大核心问题。一是标准缺失,文件命名、格式与分类方法各异,使得档案在整理和检索时面临极大困难。二是流程不规范,人工干预过多,增加了数据遗漏的风险。三是信息安全薄弱,数据备份与权限控制不完善,容易导致档案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四是利用率低,检索功能不足,难以满足业务部门对档案信息的快速获取需求。究其原因,技术支撑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满足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复杂需求;管理制度滞后,不能及时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变化;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归档人员缺乏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电子档案文化认知欠缺,对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性和管理要求认识不足。

三、电子会计档案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利用方式与现状

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场景广泛,涵盖了内部财务管理、预算执行分析、审计监督、政策研究及信息公开等多个领域。然而,当前的利用方式仍以人工查询与简单系统检索为主,效率极为低下。在内部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众多档案中查找所需信息,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预算执行分析方面,由于数据提取不便、统计分析功能不足,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跨系统整合困难也使得档案信息无法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顺畅流通,进一步限制了档案的实际应用。

3.2 档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检索困难是首要障碍。由于归档文件缺乏标准化索引与标签,检索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人工筛选,导致检索效率低下。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档案信息难以直接服务于业务分析与决策,无法为财政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不畅,使得档案在财政监督与审计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影响了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利用安全风险高,非授权访问、数据泄露与篡改隐患频发,给财政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3 原因分析

档案利用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与管理双重缺陷。现有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缺乏智能检索与数据分析工具,无法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快速、准确获取和深入分析的需求。档案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滞后,部门间协调不足,档案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档案信息无法在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有效流通和共享。加之人员电子档案管理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电子会计档案利用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四、电子会计档案归档与利用改进策略

4.1 建立统一规范的归档标准

财政局应制定电子会计档案统一归档标准,明确文件命名规则、分类目录、数据格式与存储规范。文件命名规则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识别性,能够准确反映档案的内容和时间等信息;分类目录要科学合理,符合财政业务的特点和需求;数据格式应选择通用性强、稳定性好的格式,以确保档案的长期可读性;存储规范要明确存储路径、备份方式等要求。标准制定需结合国家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与财政会计制度要求,并定期修订更新,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财政业务的变化。统一标准将提高档案归档的完整性与一致性,为后续检索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4.2 优化归档流程与技术支撑

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的自动归档、分类与索引功能,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归档效率与准确性。系统应支持批量导入、格式自动转换与信息校验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和纠正档案中的错误信息,并配备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档案完整性与安全性。在某财政局的试点项目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归档时间缩短了 50% ,错误率明显降低。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与信息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保障归档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六、结语

财政局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在归档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建立统一归档标准、优化归档流程、提升档案利用技术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关键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与技术支持将使电子会计档案在财政业务决策、监督管理与信息公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财政管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应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持续优化电子会计档案归档与利用体系,实现管理智能化、利用高效化与安全可靠化,推动财政档案管理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河津市财政局开展财政业务观摩展评活动[J]. 山西财税,2023,(12):52.

[2] 黄雯琦.G财政局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2023.DOI:10.27787/d.cnki.ghrbs.2023.000349.

[3]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02):49-53.

[4] 张静.新余:规范收费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N].政府采购信息报,2023-10-23(005).DOI:10.38293/n.cnki.nzfcg.2023.0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