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药学干预模式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控中的实施效果
梁榕烨
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528000
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模式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23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患儿共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治疗总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给药过程中应用药学干预,可以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就医成本,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关键词:药学干预模式;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施效果
引言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比如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适用于各种炎症和感染类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儿科门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32%~47%。然而,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不但无法改善临床症状,还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降低药效、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23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患儿共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12例。年龄在4-13岁,平均年龄为(9.27±1.46)岁。对照组男患儿20例,女患儿14例,年龄在3-12岁,平均年龄为(9.43±1.71)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药物、吸入氧气、化痰药等进行治疗,如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选择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
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模式:①用药教育:给医务人员定期开展案例分析和培训。②门诊制定合理用药知识手册,并向医务工作者分发。③处方点评:药师根据患儿的个体化情况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医师所开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疗程,如有不合理之处,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④用药宣教:药师给患儿发药的时候,给患儿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告知其服药时间,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⑤在药房设立药品咨询窗口,方便医务人员、患儿和家属咨询。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治疗总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不合理情况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据统计,观察组的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较短(P<0.05)。
3讨论
在当今社会,药品种类繁多,抗菌药物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类。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但是目前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应用。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也随之增加,比如不合理的选择、换药过于频率、不合理组合用药等。当前,国内药学发展迅猛,对药学介入治疗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将药学干预应用到抗菌药物治疗中可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在开展药学干预过程中,应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不断提升对药品的认知;其次,重视药物治疗要与临床情况紧密结合。药学干预,可以使患儿和药师之间产生互动关系,从而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干预;三是加强对处方的评价,医师每天都要接诊大量的患儿,且疾病多样化,医师为患儿开药方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疏漏,而药师审方,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份“保险”,给医师反馈问题,让医师作出更优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药品咨询窗口”,可以为医务工作者、患儿及家属等人群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较短(P<0.05)。可以看到,在进行药学干预的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钰霜.处方点评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2(08)
[2] 贾海霞;王永芳;郑丽丽.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措施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01)
[3] 赵琼.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路径思考[J].甘肃科技,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