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姚宇明

策勒中等职业学校 新疆和田 848300

摘要:体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但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现状

(一)课程设置

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内容单一,仅以田径、篮球等项目为主,学校并没有引入新兴的体育项目,导致在体育课堂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课程安排上并不合理,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主科的成绩,往往会压缩体育的课时,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此外,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中小学体育课程在不同年级之间的衔接并不紧密,教学内容并没有层层递进,这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小学阶段学到的体育技能并没有在中学阶段得到巩固和扩展,使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师资力量

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部分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他们往往需要承担多个班级甚至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学的压力较大,而且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不能关于每位血神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为错误的动作和方法导致受伤。例如,在开展田径项目的训练时,如果体育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学生可能会由于错误的跑步姿势而导致摔倒等。而且,部分体育教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为片面。

(三)教学设施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设施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但部分中小学体育设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不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有的学校只有简陋的操场和破旧的篮球架,并没有专业的田径跑道、足球场等场地设施,导致很多体育活动受到限制,而那些不平整的操场容易让学生扭伤脚踝,松动的篮球架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而且,体育器材的种类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并没有及时地更新老化损坏的器材,这不仅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隐患。此外,学校尚未引入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工具等,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降低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方法陈旧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多数情况是由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处在被动的局面。在教学手段上,体育教师的信息化应用不足,虽然有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很少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1]。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中小学应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引入新兴体育活动,如花样跳绳、滑板等,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状况,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强度。在课程设施安排上,要确保学生在校内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适当地增加体育课时,向学生传授关于运动生理、运动安全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应注重体育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建立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加大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投入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中,并提高体育教师的入职门槛,确保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应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上享有更多保障,让他们安心从教。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此外,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考核,还要注重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鼓励教师不断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完善教学设施

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规范的体育场地,例如:田径场应设有良好的跑道、跳远等场地;足球场上应铺有高质量的草坪;篮球场配有标准的篮球架、球场标记等。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器材,以适应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比如,为篮球教学提供充足的篮球数量、为羽毛球教学准备优质的球拍和羽毛球。同时,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换,以保证它们的安全性。另外,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如智能运动检测设备,对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运动状况及进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体育动作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动作要领,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篮球战术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练战术方案,从而提高他们对篮球战术的运用能力。情境教学法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创设体育情境,如模拟体育竞赛,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斗志。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体育精神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和更加科学的教学环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韩孝军.信息化手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4,26(12):233-235.

[2]王本焘.游戏化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0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