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黄山 何良 赵秀臣 杨利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育人;劳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2]。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路径以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理论视角看,有利于在实践中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从时代背景看,有利于培养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劳动人才;从价值内涵看,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崇尚劳动、勤于劳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从工具思维看,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

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和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2.实践平台有限

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为学生提供的劳动实践机会较少,且实践平台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不足,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3.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欠缺,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劳动教育指导,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

4.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难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培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

高校要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各类机制体制,多方评价劳动教育效果。此外,还应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运用新媒体对劳模及能工巧匠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社会氛围。

2.优化课程体系,融入劳动教育

一是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政课程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二是将专业技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开设富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劳动能力;三是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劳动。

3.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劳动体验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社区等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如生产实习、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绿化、图书馆志愿服务、食堂帮工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劳动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4.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水平

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劳动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基地等一线了解实际劳动环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教育情怀的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等社会精英担任劳动授业教师,与学生分享劳动经验、传授劳动技能,实现全员参与、多元共育。

5.完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参与

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同时,要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先、毕业就业等挂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

[3]李颖,余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J].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2024,02 (04)

[4]杨小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