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院内制剂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王海东 游维丽
药学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关键词:PBL,院内制剂,教学
院内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院内制剂的生产、检验及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实践中,院内制剂在补充某些品种整体需求量小,效期短不宜长期保存,市场供应不足,特色中成药供应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为维护患者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院内制剂供应部门具有”小药厂“的角色设置,院内制剂由于直供本院医疗、科研使用的特点,导致其配制量通常较少,但是其有区别于其他药企生产制剂的特点,比如说其剂型更多更全,以我院制剂为例,既有常规的口服胶囊,口服溶液等剂型,更有中药颗粒剂,中药合剂,外用软膏等丰富的剂型,相比于大型药企品种管线较窄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其次院内制剂使用周期短,相比于大型药企一次性投入较多物料,产出大规模成品,院内制剂快周转的特点可以为学习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配制技巧提供更多的便利。再次,医院制剂受限于备案时间久远,更新设备较慢的特点,通常对很多产品的检验还依赖于传统的化学滴定检验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现在新的指南中逐步被先进的设备,例如光谱色谱等方法替代,但是在学生的各种考试考核中占比依然巨大,借助院内制剂平台,学生能更深入直观的了解滴定原理操作等内容,有助于学习者在考试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基于以上特点,院内制剂生产可以为药学实习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但是笔者长期在医院制剂实习生带教中,发现以下现象:
1.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多数情况下仅仅机械的完成带教老师交付的体力性劳动;
2.不能主动将书本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制剂配制检验工作中,例如在需要实践制剂检验操作时,只能简单套用现成的公式而没有探究公式背后的探究过程,对基本的滴定操作原理理解不透彻;
3.中成药制剂提取学习时,不能深刻领会提取操作要点,不敢动手操作,或者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仓促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影响实习效果。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提出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学习者分组阐述、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从而学习者以积极主动自学、养成学习思维的教学方法。笔者在院内制剂带教实践中,发现PBL对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明显。主要方法:
1.在院内制剂生产时,提前让学生熟悉配制方法,然后启发式提问,在学生无法理解相关原理,提出相关问题时,引导实习生相互讨论,查找教科书的原理,以深层次理解配制过程及相关机理。例如,在配制复方维生素E乳膏、尿素乳膏等软膏乳膏制剂过程中,要求取羟苯乙酯、甘油、聚山梨酯-80、司盘-80、纯化水等水性基质,加热并控制温度在80~85℃(水相)。另取十六醇、液状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等油相基质加热熔化,待温度升至80~85℃时(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依同一方向搅拌至乳化完全,待温度降至50~60℃时,缓缓加入主原料,继续搅拌至冷凝,其中两种基质都要求加热到80~85℃时混合能取得较好的乳化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较多实习生对理解油相水相混合乳化时温度控制困难较大,及控制的目的难以理解,笔者让实习生查阅教科书中相关原理,在实际生产时,除了在目标80-85摄氏度混合外,另外再制作小样本在目标温度外的70摄氏度时混合,对比观察实际乳化效果差异,更直观的理解乳膏制剂生产要点,务必掌握乳化操作。
2.院内制剂检验时,在基本的滴定学习中,笔者要求实习生独立推导滴定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鼓励其相互讨论,力求完全学习明白相关换算原理。例如最为复杂的水合氯醛溶液含量为例,该产品含量测定采用碱量校正法,测定时待检产品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滴定液放置后,被水解生成氯仿和甲酸钠,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为了校正氯仿分解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最后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生成的额氯离子,以铬酸钾为指示终点,折算氢氧化钠体积,最终减去即得结果,由于计算时,涉及复杂的单位换算,在最终计算公式中有一个令人费解的4/3系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很大原因是没有自己进行详细的推导。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逐步讲解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将最终的计算公式展示后,要求每位实习生独立列出换算公式并推导最终的计算公式,遇到困难无法推导时,让掌握较好的实习生带领启发学习,最终完全掌握含量检验的全部要点。经过后续评价,经过上述训练的学员在之后的专升本考试,考研考试时遇到类似滴定计算的问题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轻松驾驭。
3.后期的物料整理时,有少部分学员收纳物料杂乱无序,这与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先正确讲解物料收纳的要点,不同性状物料分开收纳,包材和原料区分,标签的管理要求,特殊物料的储存条件等,分组进行操作,安排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帮扶实际操作较差的同学,交叉帮扶,最终到达所有学员共同进步。
思考
1.PBL模式在院内制剂教学中的应用能较好的激发药学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实习效果,应在实践中予以推广,做好各阶段的工作,包括,带教老师提出更切合实际,切合教学目的的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正确的,新颖的,易于理解的角度分析问题,同学习者从分析结果入手,从原理上,根本上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在评价结果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带教者评价等方面,注重评价的多维度,包括个人的贡献,团队整体表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等,以更好的观察效果,最终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2.我院参与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的带教,以笔者所在制剂室,带教目标既包括大中专的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健康卫生职业学院,也包括本科层次的徐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等,因此PBL模式在院内制剂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同学(本科,大专,中专等)因学习重点不同,关注问题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中专同学注重实践操作,本科同学理论知识通常较为扎实,大专同学结余两者中间,但他们都能从自身知识重点和认知角度出发提出不同问题,他们彼此之间提出问题,交叉提问解决,能够给别的学员新的知识启迪点,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拓宽思路,延伸思维,能更好的促进相互进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研究生专业知识一般较为扎实,经历过较为系统的专业学习,可以在PBL模式在院内制剂教学中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也可以使其自身知识得到实践,可以引导有意愿的研究生参与到PBL中,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巩固学习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条件下,以相关教学内容作为研究生培养内容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更符合科学规律的方法与路径。因此PBL模式对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培养中可以注意引导,产生一定的成果。
讨论:
1.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在院内制剂这种高度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场景中,PBL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核心技能。通过模拟实际生产场景,学生能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逐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PBL模式特别适用于复杂的院内制剂生产流程中,如软膏、乳膏等制剂的生产。这些过程不仅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物料配比,还需要对不同工序中的化学反应有深入的理解。通过PBL,学生不仅能掌握操作技巧,更能理解每个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形成系统性思维。这对于未来从事药学工作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3.同时,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PBL模式下表现的差异也值得关注。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例,本科生多处于理论知识巩固阶段,而研究生则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基础。通过PBL,研究生不仅能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还可以利用其科研优势,为院内制剂的生产提供改进建议。比如,在药物分析学中,研究生可能会对滴定、色谱等分析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出更加高效的检验方案。
4.本科和大专学生的不同需求也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关注。例如,在进行水合氯醛溶液含量检验时,本科生可以专注于滴定原理的推导,而大专生则可以更多参与滴定操作的实践部分,这样的分工合作能更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1.在评估PBL教学效果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还应注重团队协作和整体学习效果。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带教教师的多维度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PBL的教学成果。例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自信地面对挑战。
2.院内制剂生产环境相对特殊,设备和流程更新较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平衡至关重要。未来,院内制剂的带教可以进一步优化,通过引入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和检测手段,结合PBL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3.通过PBL,带教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考核,更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蓉,钟世华. PBL教学法在药物制剂工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 化学教育,2016,37(16):66-69.
[2]赵琰玲. PBL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1,30(34):173-174.
[3]张经硕,陈喜华,徐乃玉. PBL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2):100-101.
[4]葛少波,张杰,施务务,等.医疗机构制剂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的探讨[J].海峡药学,2022,34(07):139-143.
[5]刘继业,李宏妍.医院制剂中心GMP规范下教学模式建立与实践的探索[J].中国药学杂志,2022,57(07):585-588.
[6]姬涛,管鸽.浅谈新形势下中医院院内制剂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7):136-138.
[7]徐雪荣,王智颖,王伟.医院制剂室实习带教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4):200-201.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4.34.179.
[8]肖薇.医院中药制剂教学初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06):61-63.
[9]钟虹,王莹.药学教学路径在药学实习生医院制剂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9):180-181.
[10]陈壮,黄敏,韦世民,等.医院制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96-197.
1第一作者:王海东,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游维丽,副主任药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