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措施探讨
夏辉炎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贵州六盘水 553113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大面积停电),可能导致交通、医疗、通信等关键系统瘫痪,引发社会秩序混乱。有效的应急管理能快速恢复供电,减少停电范围和持续时间,避免次生灾害。
2、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电力生产涉及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和复杂作业环境,事故风险高。通过应急管理(如风险预警、预案演练),可提前排查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电力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作业中可能发生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完善的应急体系(如急救培训、逃生演练)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体现“生命至上”原则。
4、减少经济损失。事故导致的设备损毁、停产修复等直接损失巨大,还可能面临法律赔偿和罚款。应急管理通过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可降低设备损坏程度,缩短恢复周期,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5、维护企业声誉与市场竞争力。安全事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市场份额。例如,某核电企业因泄漏事件股价暴跌。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展现企业专业能力,增强政府、客户和公众的信任。
6、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挑战。随着新能源(风电、光伏)占比提高,电网波动性增加,需通过应急管理应对频率失稳、虚拟电厂故障等新风险。数字化技术(如 AI 预警、智能调度)的应用也要求升级传统应急管理模式。
二、电力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三管三必须”未严格执行:部分企业仍存在“安全只是安监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考核机制不合理: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投入,导致隐患整改拖延。风险辨识不全面:新能源场站(如光伏、储能)的新型风险未充分评估。隐患排查不彻底:仅关注显性隐患(如设备外观损坏),忽视系统性风险(如电网脆弱性)。
2、应急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滞后。救援装备落后:部分企业仍使用传统灭火器,无法应对锂电池火灾。跨部门协同低效:电力、消防、医疗联动响应慢,延误救援时机。智能监测覆盖率低:仅 30% 变电站实现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数据孤岛问题:生产、安全、调度系统未互联,无法实时预警。
3、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生产问题。其一,人的行为:违章操作:如无票作业、擅自解除安全闭锁装置。技能不足:新员工培训不到位,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疲劳作业:抢修任务重,连续工作超 12 小时。其二,设备缺陷:绝缘老化:10 年以上电缆绝缘性能下降,易击穿。机械故障:风机齿轮箱磨损未及时更换。保护装置失效:继电保护定值错误或拒动。此外,还有管理漏洞。
外包管理失控:承包商资质造假,安全协议流于形式。应急预案不实:演练走过场,事故时指挥混乱。安全检查形式化:未发现隐蔽性缺陷(如地下电缆腐蚀)。
4、操作方面的安全风险。第一,火灾与爆炸风险。变压器火灾:绝缘油泄漏遇高温或短路引发火灾。氢冷系统爆炸:发电机氢冷系统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二,机械与高空作业风险。旋转设备伤害:汽轮机、风机等高速旋转部件可能造成机械卷入伤害。高空坠落:输电塔、锅炉脚手架等高处作业防护缺失导致坠落事故。第三,特种设备与危化品风险。压力容器爆炸:锅炉、气瓶等承压设备超压运行或缺陷引发物理爆炸。危化品泄漏:氨(脱硝系统)、六氟化硫(GIS设备)等有毒物质泄漏危害健康。
5、自然灾害与外力破坏。极端天气:台风、冰灾导致倒塔断线。
人为破坏:施工挖断电缆、恐怖袭击等。
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
1、预防阶段措施
(1)风险辨识与评估 。建立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全环节的《风险数据库》,量化评估风险等级(如 LEC 法)。重点监控:变压器油色谱异常(乙炔含量 >1μL/L 即预警)、杆塔倾斜度( >0.5% 需紧急处理)。(2)设备本质安全。变电站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温感 + 烟感双触发)、SF6 气体泄漏监测装置(报警阈值 ⩽1000ppm )。新能源场站加装直流电弧故障检测器(动作时间 <2ms )。(3)预案体系构建。编制三级应急预案:综合预案(企业级,如《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针对特定风险,如《变压器火灾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
2、应急能力建设措施
① 培训与演练。实战化演练:每年开展 1 次多部门联合演练(如模拟 220kV 变电站 GIS 设备爆炸),检验“调度-抢修-医疗”联动效率。情景构建:利用 VR 技术模拟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场景进行应急处置训练。 ②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如风力 >10 级时启动输电线路特巡)。应用 AI 算法分析 SCADA 数据,提前 48小时预测设备故障(准确率 >85% )。
3、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为发挥企业先进安全文化的巨大作用,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上一是完善和扩大原有的安全教育网络,二是发挥宣传教育网络的作用。利用安全日活动和各种会议员工手册、宣传栏、公司刊物、报纸、局域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如开展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年活动等,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宣传企业安全文化,培育人员人本管理思想,培育企业安全生产价值观,用人文激励员工。
3、深化隐患治理精准化,筑牢本质安全防线。坚持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构建“培训 + 检查 + 判定”三位一体的隐患防控体系。将重大事故隐患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内外部专家常态化授课机制,确保全员熟知隐患辨识要点。把电力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融入班组安全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方式提升一线员工隐患识别能力。
4、深化科技赋能智能化,激活安全发展动能。
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聚焦“物防、人防、技防”全面智能化升级,将“四新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破解安全难题。建成基于机器视觉的作业智能移动安监系统,实现对检修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的智能识别与实时报警;落地光伏场站数字孪生智慧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提升光伏电站运维效率与安全性;投用风机攀爬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风机塔筒清扫与检查,大幅降低人员高空作业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生产的安全与否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落实职责到位,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安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英.电力企业火灾应急预案编制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4(15).
[2] 刘旭敏.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研究.[J] 大众标准化,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