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工程中高风险作业的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研究
周超
沈阳友达道桥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400
引言:
矿建工程是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多种高风险工序,安全问题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井下作业空间狭窄、通风条件受限,伴随爆破、提升、运输等环节的高危特征,一旦防控不足极易引发严重事故。随着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日益多样化,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已难以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的需求。如何通过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科学的风险管控手段与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控与事故的快速处置,成为矿建工程领域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风险作业环节的安全隐患分析
矿建工程施工环境具有典型的地下作业特征,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与照明条件受限,极易形成危险源聚集。井下掘进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危险的环节,钻爆作业过程中存在瓦斯突出、冒顶坍塌、飞石伤害等隐患,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大面积事故。爆破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若通风不及时,还可能引发中毒和窒息事故。此外,掘进机械设备频繁运行,若维护不足,极易引起机械伤害和火灾事故,安全隐患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矿建施工中,提升与运输作业同样属于高风险环节。井筒提升系统涉及提升机、钢丝绳、罐笼等关键设备,其运行过程对安全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效都可能引发罐笼坠落等重大事故,后果极为严重。运输环节由于巷道狭窄、交叉作业频繁,矿车运行过程中易出现跑偏、脱轨、刹车失灵、物料滑落等问题,极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高空作业与支护施工在矿建工程中亦较为常见,人员常需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支架搭设、管道安装和线路敷设,若操作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坠落、物体打击等人身伤害。除此之外,作业环境粉尘浓度普遍较高,长期暴露不仅危及呼吸系统健康,还可能诱发矽肺等职业病,从而使风险呈现出复杂性、长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施工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通风与电气作业构成了矿建工程安全管理的另一大难点。通风系统一旦失效,瓦斯和煤尘极易积聚,引发爆炸事故。电气设备长期处于潮湿、高温或高粉尘环境中,绝缘损坏、短路、漏电等问题隐患突出,极易诱发火灾和触电事故。尤其在复杂工况下,通风与电气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旦发生连锁反应,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由此可见,高风险作业环节涉及面广、危险源多、诱发条件复杂,若缺乏系统的安全防护与有效的风险管控,极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对矿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二、安全防护技术与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矿建工程中高风险作业的安全防护必须以技术为支撑,结合现场条件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防护体系。针对井下掘进与爆破作业,应采用数字化钻爆设计、自动装药和远程起爆等技术,以降低人员直接接触危险源的概率。掘进设备应配置防爆电气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同时安装在线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瓦斯浓度、围岩稳定性、粉尘密度等参数,实现早期预警与远程控制。对于运输与提升环节,强化钢丝绳在线检测、罐笼防坠落装置以及自动制动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机械失效导致的事故风险。
在人员防护方面,矿建工程应推行智能化管理手段。通过佩戴智能矿灯、定位识别卡和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实现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监控与应急定位。施工现场应严格落实个体防护装备的规范使用,确保防护用品满足爆破、通风、高空等不同工序的安全需求。同时,建立分级风险告知制度,根据不同作业风险等级进行安全交底和教育培训,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操作规范。
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应构建“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首先,对不同施工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结合事故概率与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估,划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级。其次,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如对重大风险实施停工治理和专人盯守,对较大风险配置冗余防护装置,对一般风险采取常态化监测,对低风险进行定期巡检。最后,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动态更新与自动预警,确保风险管控措施能够与现场条件实时匹配,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
三、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与事故快速响应机制
矿建工程的复杂环境与多发风险决定了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以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首先,应急体系应以事故预防为前提,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制定针对性预案。不同类型的事故如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火灾、机械伤害和透水事故等,均应设立专项应急方案,并与日常施工组织紧密结合。通过建立风险信息库,明确各类危险源分布与可能诱因,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实现预警,提升整体防范水平。
资源调配与组织管理是应急体系高效运转的核心。施工企业应设立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应急物资,如呼吸器、防爆灯具、应急电源、救援车辆等,并确保其定期检修与更新。应急指挥机构需要实现纵向到班组、横向到岗位的全覆盖,确保任何事故都能在最短时间内上报并启动响应。同时,应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多渠道联络机制,保证井上井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应急信息畅通无阻,避免因信息延误造成应急失效。
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依赖于持续的演练和评估。应定期组织多场景、多工序的实战化演练,包括模拟爆炸事故逃生、井下火灾扑救和透水应急排险等情景,以检验救援队伍的反应速度与协同能力。演练结束后应开展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其更贴合实际需求。此外,还应注重员工的应急技能培训,提升自救与互救能力,在事故初期形成有效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预防、资源保障、指挥调度和持续改进的有机结合,矿建工程才能构建起科学、系统、快速响应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矿建工程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通过对危险环节的深入分析,可以明确事故诱因与隐患特征;借助安全防护技术与分级管控措施,能够实现对风险的动态掌控;依托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响应与有效处置。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相辅相成,既是保障矿建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行业向本质安全迈进的关键路径。只有技术、管理与应急机制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矿建工程安全水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参考文献:
[1] 谭 雄 .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中 的 风 险 评 估 与 控 制 [J]. 城 市 建筑,2025,22(14):227-229.DOI:10.19892/j.cnki.csjz.2025.14.59.
[2]罗佳怡.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5.DOI:10.27263/d.cnki.gqudc.2025.000685.
[3]李娜.建筑工程设计总包模式下分包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5.DOI:10.27263/d.cnki.gqudc.2025.0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