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权晶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 300041
引言
近年来,儿科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哮喘、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这类疾病需长期治疗与管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目前多数儿科慢性疾病患者因年龄小、认知有限等原因,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深入研究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路径,对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能为医疗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儿科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现状
当前,儿科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体偏低。疾病管理行为上,多数患儿难坚持规律治疗,如哮喘患儿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糖尿病患儿难长期遵守低糖饮食,运动管理也存在问题,或不敢运动或方式不当。此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多仅知晓基本症状,对病因、治疗原理等了解甚少,突发状况难正确应对。
(二)影响因素
1. 患者自身因素
儿科慢性疾病患者年龄普遍较小,认知能力和自控力发育尚未成熟,难以理解复杂的疾病管理知识,也无法长期坚持规范的管理行为。同时,部分患者因疾病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 家庭支持因素
家庭是儿科慢性疾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场所,家庭支持不足会严重制约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一些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存在过度保护或忽视管理的情况;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承担长期治疗和管理的费用,导致患者治疗和管理中断;还有家庭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家长与患者之间无法有效交流疾病管理相关问题。
3. 医疗服务因素
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缺乏专门针对儿科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导多停留在治疗层面,缺乏系统的管理指导;同时,医患沟通机制不健全,患者和家长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获得专业帮助,影响管理效果。
二、儿科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认知与技能
1. 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疾病类型、认知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采用动画、漫画、游戏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普及疾病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管理技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通过讲座、手册、线上课程等方式,深入讲解疾病治疗原理、药物使用方法、饮食和运动管理技巧等内容。
2. 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儿科慢性疾病患者及家长参加健康讲座、经验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活动。邀请资深医护人员、康复患者及家属分享经验,让患者在交流中学习实用的管理方法,增强自我管理信心。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疾病管理相关知识和案例,方便患者和家长随时学习。
3. 强化教育效果评估
建立科学的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管
理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和内容,确保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切实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认知与技能。
(二)完善家庭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1. 加强家长培训
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家长参加疾病管理培训课程,让家长全面了解疾病知识、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疾病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能力。同时,指导家长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鼓励家长与患者共同制定管理计划,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 提供家庭经济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儿科慢性疾病患者家庭的经济帮扶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确保患者能够持续接受治疗和管理。
3. 建立家庭互助小组
由社区或医疗机构牵头,组织儿科慢性疾病患者家庭成立互助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分享资源,在遇到困难时相互支持和帮助。通过家庭互助,不仅能为患者家庭提供实际帮助,还能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三)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强化专业指导与支持
1. 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医疗机构组建由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康复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团队成员根据患者病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指导。例如,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
2.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
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调整方案。同时,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诊疗和管理信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3. 搭建医患沟通平台
医疗机构搭建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如线上咨询平台、医患沟通群等。患者和家长在疾病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随时通过平台向医护人员咨询,获得及时的专业帮助。此外,医护人员定期在平台上发布疾病管理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和家长的沟通与互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儿科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系统工程,需患者、家庭、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协同努力。目前,受多因素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水平不高。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完善家庭支持、优化医疗服务模式等举措,可提升其能力,改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未来,还需持续探索科学策略,完善支持体系,提供更优质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燕杰,张雪梅,庞媛月,等.青少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照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30(16):2228-2232
[2]霍光研,徐凤霞,王聪.家庭赋权护理在我国儿童慢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7):848-851
[3]杨利灵,陆群峰,唐平,等.儿童和青少年 1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8):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