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李欢欢
定州市第七中学 073000
引言
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话题。而核心素养属于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它涵盖了知识的累积、技巧的提高、情感的培育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等内容,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育学生品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实际操作的效果显得尤其重要。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价值探索
把议题式教学法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里,可以促使学生依靠生活经验,凭借典型案例来认识抽象理论,把握其核心内涵。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推动深度学习达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会持续改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把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议题式教学里去,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长路线,又能有力地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规范性执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体系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用心规划一些具有探究性质且关联学科的主题内容,引领学生展开自主交流和批判性思考活动,进而改进课堂的参与度,并营造出开放互动的教学气氛。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2.1 议题选择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议题式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选题时存在不够谨慎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考虑进去,所以设计出的议题太抽象或者脱离实际情境。有的议题缺少动态更新机制,不能及时体现社会热点变化和时代发展需求,这样就降低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2.2 议题设计欠缺深度与创新性
议题式教学的重点是议题设计的水平,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在有些教师在议题设计方面存在深度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的现象,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的扩充或者重复,没有深入探究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含义和潜在的价值。这样的低效议题设计很难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也无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一些议题设计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致使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
3.1 明确单元主题,实施议题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际当中,教育者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依照单元主题规划出有指向性的议题探究计划,全面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在组织讨论环节,教师需全面搜集有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增添教学形式,激起学生对于关键议题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展开互动交流,把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真正掌握概念。尤其是针对“公民责任与义务”这一专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拟定单元总体目标,也就是“塑造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规划多种多样的探究任务,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进程中。
3.2 基于道德修养的社会热点资源探索
道德修养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在初中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这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道德修养的目标,恰当使用议题式教学方法,选取社会热点素材,引领学生探究有关议题,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达成价值观培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的双重教育目的。
3.3 创设情感表达活动以培育道德修养
身为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主要承载者,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改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育健全人格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着不能缺少的作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但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认识水平,还要重点引导他们按照社会伦理规范来开展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在这个进程当中,教师须依靠课堂教学系统地展开关于核心价值观概念的诠释。而且还要设计充满情感感染力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供应自由思考的价值判断条件,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在现实生活中自动践行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优化。
3.4 开展议题式教学与组织辩论活动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通过组织互动讨论,促使思想发生碰撞,加深对核心议题的认识,教师要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凭借辩论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依宪治国”主题教学时,可以联系具体案例设置相关议题,引领学生针对热门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既帮他们系统把握理论知识,又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要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规划专门的辩论课程,就“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两种治理模式展开辩论,利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案例,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剖析人物行为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内涵,之后让正反双方深入辩论,着重探讨两种治国理念的本质区别以及现实应用价值。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的根本目的就是系统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法治意识,采用构建单元主题框架,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安排情感体验活动,开展辩论研讨等具体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议题教学选题针对性差,内容浅显化的问题,这些改进措施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课堂互动走向深入,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程萍.浅谈利用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2):89-90.
[2]李文.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探索[J].中学教学参 考,2022(22):42-44.
[3]仲崇柱.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1(11):130-131.
[4]李玉玲.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4):76-77.
[5]刘洋.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2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