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王贵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第三中学 028200
1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
1.1 以劳动为引,丰富实践活动路径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具有显著意义,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实践为纽带,创新活动实施方式"。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深化劳动教育主题的渗透,二是优化学生的实践参与体验。就前者而言,初中生物课程包含大量与劳动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实验操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通过将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这些教学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更能通过亲身实践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后者而言,常规的生物教学多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相对单调。而引入劳动教育后,可以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创作、志愿服务、生态保护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1.2 以发展为终,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其核心在于"以成长为导向,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种融合模式有效促成了认知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双向提升,同时完善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育机制。从学科特性来看,初中生物课程涉及生命活动规律、生态关系等知识体系,这些内容与人类生产实践存在天然联系。通过引入劳动教育元素,学生得以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生物学知识,例如通过微生物培养实验观察菌落特征,这种实践既强化了理论认知,又培养了动手能力。此外,劳动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劳动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不仅是学习的手段,更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重要载体。
2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
2.1 重视实践获得,锻炼学生劳动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施环节,教育工作者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采取多元化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为促进学生在生物学知识获取过程中同步接受劳动教育,教师可依托生物学原理策划富有创意的实践项目。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又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劳动价值观。以"科学饮食与食品卫生"单元教学为例,完成理论授课后,教师可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设计符合营养学标准的"健康餐单"。在实践环节遇到困难时,学生可向家长寻求专业指导,通过亲手烹饪菜肴的过程,不仅习得了食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将课堂所学的营养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操作。这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实现了劳动技能培养与生物学知识应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劳动素养。
2.2 情境创设,引出劳动主题
情境教学法作为基于当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劳动教育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以"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导入环节:假设同学们作为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员,需要系统研究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和环保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次岗位实践,不仅要掌握相关生物学原理,更要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公司将设立食品工艺研发部、医药制剂实验室、环境治理项目组等不同部门,各小组需协作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归纳微生物的多元化应用场景。这种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借助团队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既为后续实验操作做好知识储备,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多重目标。
2.3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生物制作设计实践
初中生普遍对生物学科展现出浓厚兴趣,这主要源于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课本中大量涉及生物制造的知识点,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实践欲望,从而维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物生产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尤其是在讲解《生物圈中的人》这一章节时。该单元聚焦人类基本行为涉及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对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理解难度。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生物结构模型,不仅能帮助他们直观认识人体构造及其生理功能,还能在制作过程中自然渗透劳动技能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既巩固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双重目标。
2.4 家校合作,构建全面网格
家校协作是推进全面育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劳动教育从校园向家庭拓展的桥梁纽带。在初中生物课程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中,教师可设计需要亲子协作完成的实践项目,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生物实践活动。这种形式既能增进亲子互动,又能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确保家庭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搭建家校联系渠道,例如创建微信群组或 QQ 群组等即时通讯平台。通过这些数字化工具,教师能够及时发布教学安排、实验操作指南以及实践任务要求,实现对家庭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过程监督。
结论
研究表明,社会发展与人类实践探索密不可分。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显著价值。教师应当注重将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生物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操作、模型制作、健康管理等具体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为其后续学习与成长提供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丽威,吴波,王亚娣,等.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五三”模式构建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4,45(06):123-130.
[2]韩敏,祝邦政,祁建钊.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18):94-98.
[3]雷红娟,周芯卉.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实施策略[J].环境教育,2024(05):59-61.
[4]张冬梅.“双减”视角下初中生物学实践性活动设计分析[J].华夏教师,2024(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