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估方法探讨
傅安康 周佳
中腾智信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其既在空间利用上优势显著,又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高层建筑长期使用中,会受自然环境(风、雨、地震等)和人为因素(荷载变化、施工缺陷等)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威胁其结构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严重危及生命财产。所以,对高层建筑结构开展科学、准确的安全性检测评估十分关键,借助有效的检测评估方法,能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加固或维修措施,保障其安全使用。
一、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估方法
(一)外观检查法
外观检查法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检测评估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工具测量,对高层建筑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建筑物的墙体、梁、柱、楼板等结构构件的表面状况。例如,检查墙体是否存在裂缝、剥落、倾斜等现象;梁和柱是否有变形、露筋、锈蚀等情况;楼板有无开裂、下沉等问题。外观检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快速发现一些明显的结构缺陷。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检测到结构表面的损伤,对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和隐蔽部位的损伤难以发现。例如,对于埋在墙体内部的钢筋锈蚀情况,外观检查法就无法准确判断。
(二)无损检测法
无损检测法是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前提下,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技术。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等。
1.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在结构中传播时,遇到缺陷会产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波的信号,可以判断结构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超声波检测对面积型缺陷(如裂纹)的检出率较高,检测设备相对轻便,便于携带和操作,且对人体无辐射危害。但它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检测结果不够直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2.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利用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结构构件,由于构件中不同缺陷对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在底片上会形成不同深浅的影像,从而检测出构件内部的缺陷。该方法检测结果直观,能够准确显示缺陷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体积型缺陷(如气孔、夹渣等)的检出率较高,且检测结果可以长期保存。但射线对人体有辐射危害,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检测设备笨重,成本较高,检测周期较长,不适合对大型结构进行快速检测,对裂纹等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相对较低。
3.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
磁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结构构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而渗透检测则不受材料磁性的限制,可检测各种材料结构构件表面的开口缺陷。这两种方法检测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对表面缺陷的检出率较高,检测结果直观。但它们只能检测表面缺陷,对埋藏缺陷无效。
(三)结构性能试验法
结构性能试验法是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加荷载,测量结构的响应,
来评估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常见的结构性能试验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1.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是在结构上施加静态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以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通过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静载试验能够直接反映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结果可靠。但试验加载过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且可能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
2.动载试验
动载试验是通过激振设备对结构施加动态荷载,测量结构的动力响应,如频率、振型、阻尼比等参数,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安全性。动载试验可以检测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损伤情况,对于发现结构的隐蔽损伤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动载试验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试验成本较高,且对试验环境要求较高。
三、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估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使用年限、重要性、检测目的和检测条件等。对于新建的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外观检查法和无损检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已使用多年的高层建筑,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果主要是为了检测结构表面的损伤情况,可以采用外观检查法和渗透检测法或磁粉检测法;如果需要检测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法或射线检测法;如果要对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结构性能试验法。
同时,在检测评估过程中,应将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提高检测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进行外观检查时发现墙体存在裂缝,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法进一步检测裂缝的深度和内部情况;在进行结构性能试验时,可以结合无损检测法对结构的局部缺陷进行检测,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估是保障其安全使用的关键。常见检测评估方法有外观检查法、无损检测法和结构性能试验法,文中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实际工程中,要依建筑物具体情况和检测目的选合适方法,且多种方法结合,提升检测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随着科技发展,未来检测评估方法将更趋智能化、自动化和非破坏性,如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将为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提供更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吕永利,吕艳丽.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09):55-57
[2]张国梁.深大基坑施工变形监测体系及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5(06):060-063
[3]张娟娟,范志伟.建筑金属结构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1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