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创新融合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

王华丰

安徽建工现代商贸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一、“吹哨报到”党建工作机制内涵概述

“一线吹哨”重协调,“党员报到”重实效。哨声,就是群众的诉求和呼声,树立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报到,就是各级党组织向一线报到、向群众报到,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心在基层一线,“吹哨报到”就是由基层一线“吹哨”来集结党组织以及党员力量,通过赋权明责、区域化党建等方式,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企业党委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各类群团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作用,推动广大群众深度参与企业管理,把党的力量、党的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这个机制的核心是以企业党组织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创新融合更加具体化、立体化、机制化。

二、以“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党建创新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撑和依靠力量,并赋予了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基本定位。国有企业义无反顾肩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吹哨报到”机制,有利于将党建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创新融合,从过去的“围绕”中心转变为“融入”中心,使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始终确保国有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新的部署,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使命任务、目标、途径等提出要求。面对一系列难题与挑战,靠的就是党建引领,凝聚磅礴力量攻坚克难。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也是一部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深入融合的历史。以“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创新融合,是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必然要求,也为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将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把党员锤炼得更加过硬、把党的政治底色磨砺得更加纯厚,使国有企业始终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最可信赖的力量。

(三)是完善各级党组织发挥体制机制作用的重要保障

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无论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深化、体制机制如何调整、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如何优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党的建设决不能有丝毫放松。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式都发生新的变化。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将党相关组织嵌入到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中,有利于强化和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决定权、把关权和监督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地位,最终实现有机融合。

三、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创新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国有企业党建创新融合工作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难点问题长期存在,比如,横向部门协作意识不强,“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基层一线力量不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衔接不紧,“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党建服务中心大局能力不强,“企业干着、群众看着;企业很努力、群众不满意”;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基层治理,也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质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有形”上执行落实尚有不到位现象

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党组织,理论学习不同程度上存在“不深”“不透”的问题,传达学习文件多、结合业务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和互动交流少,存在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基础性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有的为抓党建而抓党建,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的现象依然存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特色工作较少,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较多;有的事务性工作、程序化内容过多,形式化过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基层。

(二)在“有神”上形神兼备还不够自然

党建创新融合工作与公司发展战略、业务拓展、经营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建工作还存在抓而不实和政策悬空、落地不力的问题;一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足,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缺乏契合、各行其是、分开谋划,党建创新融合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单一等,不善于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融合”而“融合”的现象。

(三)在“有效”上作用效能发挥不充分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深度不够,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理解较为片面,没有真正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认为抓好中心业务工作、完成经营指标,就等于做好了企业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时有时无,优势发挥不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建融合成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成熟,很难客观地对党建工作进行正确评价并发挥推进企业发展作用,党建考核评价关注台账和留痕相对较多,在精准有效上还有差距。

四、以“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党建创新融合的路径探(一)健全体系,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

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一线吹哨、党员报到”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实施细则》等制度,运用“问题上报、分析研判、基层吹哨、党员报到、问题督办、结果反馈”的“六步工作法”,

按照群众“点单”、汇总“筛单”、分类“派单”、反馈“验单”等环节展开,建立

吹哨服务、认领办结两个责任清单,

实现“吹哨报到”全流程的闭环工作机制。强化联包带动。坚持带头推进,由领导班子明确一个包联基层单位、一个包联基层部门和 1-2 项重点改革事项,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委会、党的建设领导小组议事范围,将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事项纳入督查重点,定期研究、跟踪调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联包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立足于职工的不同成长阶段,实施“青苗”“战狼”“帅才”等人才培养工程,健全与完善国企职工从入职到骨干,再到领军人才的全周期培养体系。

(二)重心下移,有效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快速响应能力

完善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依托生产经营管理单位设置党的基层组织,保证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的全方位对接,做到生产经营管理机构设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根据股权结构、业务特点、党员人数等,同步设置或者调整党的组织,同步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人员,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基层治理就创新在哪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各种有效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争当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制定出台《关于党建引领重点工作攻坚的意见》,开展“流动红旗党组织”“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授予锦旗和标牌活动,切实把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党组织和党员选出来、树起来,通过抓党建强能力促创新、激活力促改革、增动力促发展。

(三)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价值创造力

完善党建考核体系。建立以基本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指标和约束评价指标组成的深度融合考评标准,坚持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上级党组织考核与职工群众评价相结合,准确掌握各级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把党建工作考核纳入综合业绩考核,与干部选育、奖惩推优挂钩,激发党建工作成效。强化党建工作效能。推动党建工作“集约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树立质量引领、效率优先的理念。以党建创新融合为引领,制定涵盖企业安全环保、生产运行、市场开发、经营管控、发展建设、技术质量、人才规划、党建政工、温馨家园等九大板块的行动理念和准则。积极探索党建责任制考核指标量化的新途径,建立经营管理指标参照制、述职评议打分制等,引入外部宣传报道、荣誉表彰,以及负面舆情、维稳案件、员工流失率等正反面指标,实现党建工作考核从定性到定量、从主观到客观、从软指标向硬指标的转变。

(四)共建共治,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深度融合质量效能。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组织体系,在集中办公工作专班、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一线成立“行动支部”,开展“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活动,引导党员“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开发重点工作指挥平台,将重点改革攻坚任务、重点项目、综合考核等纳入平台,通过线上查看工作进展、即时视频连线、线下明察暗访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工作落实。建立“接诉即办”的民情搜集反馈机制。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探索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落实企业领导人员基层联系点、党员与职工结对帮带等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和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并逐步提升民意调查在考评总分值中的权重。开发党员报到“APP”,聚焦基层群众和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各类吹哨资源在基层下沉,全程记录“哨件”处置流程和结果,做到“吹哨全留痕”,形成党建引领、行政负责、群团助推、员工参与的“卓越党建+现代国企”治理新格局。

一个小哨子,集合大资源。“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天天有感的“家门口小事”和牵肠挂肚的“大事要事难事”。这一经验做法,是完善企业治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的创新实践,也是发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康媛,王俊.云南省昆明市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基层治理新机制[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4, 25(5):28-31.

[2]陆益龙, 孟根达来. “吹哨报到”机制与城市基层的网格化治理[J]. 学海,2024(2):39-49.

[3]相优.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1):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