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方案个体化调整对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
李豪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浙江湖州313000
前言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低氧所致, 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1-2]。氧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对于 设备 的局限性 。双鼻导管给氧,双鼻导管给氧是一种常见的无创氧疗方法 气输送至病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方法简单易行,并根据患者的病 提高肺功能[4]。基于以上,本文选取地址设置为本医院,选取研究时间 究选取共计100 例呼吸衰竭患者,探究常规疗法之上开展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分析其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地址设置为本医院,选取研究时间范围在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研究选取共计100 例呼吸衰竭患者,遵照双盲法原则性分组处置,即:一组为对照组(落实常规治疗方案,n=50),一组则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n=50)。比较组间的一般资料,呈现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取得患者或者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纳入研究内容均取得医学伦理审批。
表 1 基本信息[n(%)]/(̅±s)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 ② 无其他脏器疾病; ③ 可正常沟通; ④ 无其他恶性肿瘤;⑤资料显示齐全。
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配合度较差或者无法进行氧疗者;③拒绝接受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照组(落实常规治疗方案),即:采用常规的氧疗,抗炎,抗感染,平喘等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即:依照欧洲呼吸协会 2022 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5]解读中的氧疗方案,采取双鼻导管吸氧方式进行。在实施氧疗开始后应定期评估患者 SpO2 变化情况,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如对于有 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推荐 SpO2目标为88%~93%,对无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 sp02 推荐目标为94%~98%,对稳定恢复期患者可逐渐降低吸入氧气浓度,并在停止氧疗后继续监测 Sp02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II 型呼吸衰竭,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避免高浓度给氧,以维持 PaO2 ⩾60 mmHg,
。调整各项参数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将吸氧浓度调整到30%-50%,氧气流速为40-70 升/分钟,吸气温度为37℃。在给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做好详细的记录。如有不正常的反应及时治疗。
1.4 观察指标
(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干燥、鼻粘膜受损、鼻出血等等。
(2)组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比较:疗法落实前后,统计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取得的数据均依靠SPSS26.0 实施分析,计数资料(含: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纳(%)表示,以χ²校验
得出结果,计量资料(含:血气指标变化)由( x±s) 表示,施以 t 检验得出最终的研究结果, P⟨0. 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
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数据居于更低位置(χ=5.005,P=0.02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 [n(%)]

2.2 组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
比较组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显示在治疗之前,两组分之间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显示无意义(P>0.05),落实疗法之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呼吸频率、心率显示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组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 x ±s)


3 讨论
临床上呼吸衰竭,以低氧所致的低氧血症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在发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
重者可伴有心动过速、发维等症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低氧血症会变得更加严重,会让患者变得躁动不安、昏迷不醒、神志不清等症状,从而导致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
氧疗在临床上多是用来治疗低氧血症的,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鼻导管或者是面罩吸氧[7]。在临床上,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常规的输氧方法有很大的限制,使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如果患者在输氧过程中,设备内的气体不能进行加湿和加热处理,病患可能会产生不适;如果仪器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氧气的含量又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也会使疗效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近几年来,经双鼻导管给氧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双鼻导管给氧,双鼻导管给氧可以作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初始治疗手段,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对于氧合不足的患者,双鼻导管给氧可以增加吸入气中的氧浓度,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从而改善组织的氧供应。通过提供额外的氧气,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严重的呼吸衰竭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时给予氧气可以帮助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氧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8]。总之,双鼻导管给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氧疗方法,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况、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则开展个性化氧疗举措,显然观察组更占据优势。结合本研究数据显露,观察组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居于更低位置;提示了在常规治疗上应用个性化氧疗手段,可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研究还显示,治疗之后显示观察组的症状与呼吸困难评分均处于更低水准;说明,采取个性化氧疗方案,可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研究还表示,经落实疗法之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呼吸频率、心率显示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个性化氧疗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综合数据均阐述了常规疗法之上开展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的积极价值。分析在于,每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和对氧的需求都存在差异。个体化调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如血气分析、病史和症状等,提供更合适的氧气供给。合适的氧浓度有助于减少患者为了维持足够的氧合而增加的呼吸做功,从而缓解呼吸困难。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aO2、PaCO2 等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氧流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氧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前调整氧疗方案,可以预防由于氧疗不当造成的肺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同时,通过实施个体化调整可以改善病人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担。可见,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基于病患呼吸衰竭患者,常规疗法之上开展个体化调整氧疗方案,相较常规治疗方案更具效果,可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 方新友, 吴雪. 新型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生命科学仪器,2024,22(1):99-101.
[2]陈欣,张明,高天巍,等.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恶性肿瘤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4,22(2):169-171.
[3]孙佳乐,崔雅璇,张新征,李群.无创正压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轻度 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4,21(1):68-71.
[4]王秋颖,孙瑜霞.高流量鼻导管给氧与传统面罩给氧在重体质量 COP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4,51(3):41-44.
[5]金静芬,丁传琦,徐剑锋,等.欧洲呼吸协会 2022 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5(2):142-146.
[6]张雪,刘园园.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联合药物治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3,13(13):18-20.
[7]李伟锋,杨艳,李陈芳.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联合氨溴索双途径给药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4,39(2):135-138.
[8] 王玥梅, 李军文, 侯冬勤, 等. 鼻导管吸氧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效果[J]. 吉林医学,2023,44(7):1771-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