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摩“引气归元”组穴对卒中后气滞血瘀型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田兴 葛思楠 李亚男 李春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护理部 100035
课题:2023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院级课题(编号:YJKT-202213)
便秘是以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便秘可引发食欲缺乏、腹胀腹痛,使机体代谢紊乱,进而降低免疫力,加重卒中病情进展,从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气滞血瘀型便秘通常以理气活血原则治疗,中药膏摩疗法是中医外治常见手段,具有安全、痛苦小优势,可与兼顾手法与中药协同作用,缓解因功能异常导致系统症状[2]。因此,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中药膏摩“引气归元”组穴治疗卒中后气滞血瘀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 年1 月到2025 年1 月我院针灸3 病房开展卒中后气滞血瘀型便秘研究,共纳入62 例受试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安慰组与治疗组各31 例。安慰组中男20 例,11 例为女性,年龄30-80 岁,平均(55.23±1.37)岁;治疗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最大79 岁,最小30 岁,平均值(55.12±1.52)岁。一般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 .05),基线整齐。
纳入标准:(1)中医辨证符合气滞血瘀型便秘,主症:大便干结,欲便不出,便而不爽;(2)符合脑卒中和中医中风诊断标准;(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对中药膏过敏或不耐受者;(2)皮肤感染;(3)生命体征不平稳;(4)凝血功能障碍。
1.2 干预方法
治疗组接受中药膏摩“引气归元”组穴:给予中药气活血通腑方膏摩疗法,药材组成:肉桂、干姜、全蝎、牛膝、大血藤以及三七各15 克,桂枝、丁香、木香、厚朴、沉香、枳壳各20 克,药物与水按照1:1 进行配制,并加温 60℃搅拌成膏剂备用。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膝微弯曲,放松腹部,将调制好的中药膏剂均匀涂抹患者腹部,穴位同安慰组,厚度1-2mm,掌心向下环摩,局部皮肤微红适宜,每次1 分钟,每天1 次。两组需持续治疗3 周。
安慰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使用膏摩疗法治疗,膏摩均为凡士林,不含任何中药成分,可适当添加赋色剂,可与中药膏摩外形和颜色相同。穴位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按摩期间穴位向左侧旁开一寸,为非经非穴区。余操作均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每周自主排便频率(complete pontaneous owel ovements,CSBMs),记录患者排便频率。评估患者便秘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使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symptoms,PAC-SYM)分析粪便症状、直肠症状以及腹部症状改善情况,5 级评分法,分数高说明患者症状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 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自主排便频率
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治疗组较安慰组排便频率增多 (P<0.05) ),详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每周自主排便频率( x s ,次)

与安慰组比较,*P< 0. 05
2.2 两组便秘相关症状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低, P<0.05 ,详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相关症状评分( x s ,分)

与安慰组比较,*P< 0. 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二死亡原因,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脑卒中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对临床治疗无疑提出更加严峻挑战。卒中后便秘是常见并发症之 秘发生 引起患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免疫能力下降, 定影响 当前临床中通常会使用粪便软化剂、促胃肠动力剂或泻药等方式治疗,然而这些方式不可避免带来副作用,比如心率加快、腹痛、脱水,且停药后复发率极高。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方式治疗卒中后便秘非常重要。
中医根据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表现与特点,将其归于气滞血瘀型,认为发病机制与气血不足、津液亏虚、肠道运行受阻等因素相关,导致秘结于肠中。卒中从中医角度称作中风,认为中风急性期胃肠津液流失亏损,导致气虚阴伤,气虚后大肠无力运行,阴伤后人体正气不足,最终糟粕停留肠内,出现便秘症状[5]。中医通过对这些不同症状和病因的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中药膏摩属于中医领域常见治疗手段,是指将理气活血通腑药方制作成中药膏,均匀涂抹在相应经脉和穴位上,通过指定手法按摩治疗,以此可达到治疗目的。中药膏摩通过摩擦温热刺激机体,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使皮肤充分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6]。文中研究显示,治疗组每周自主排便频率多,症状评分低,具有差异性 P<0.05 ,进一步说明中药膏摩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中药膏摩“引气归元”组穴用于治疗卒中后气滞血瘀便秘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书红,霍晶晶,严康,赵保亚,赵燕,赵亚楠.中药膏摩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滞血瘀型便秘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2,41(10):1153-1157.
[2]陈朝晖,张新荣,刘清尧,韩亮,周文亮,朱建梅,胡振福.中药膏摩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4):2002-2005.
[3] 王瑛, 张小罗, 姜仙君, 等.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Ⅰ期肩手康复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1):6-9.
[5]左正,路越. 中药膏摩联合养荣润肠舒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2025,40(1):36-39.
[6]张东芝,孙敬争,吕萍,等. 砭石中药膏摩在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4,36(4):30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