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

赵伟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 315100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教育更是成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打造网络课程需要立足于网络平台,Moodle 平台可以为课程创建页面,对课程资料与活动进行合理组织,通过平台完成课程作业的评判与学生成绩管理,使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有所提升。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中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依然沿袭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采用统一化课程标准与教材,授课模式单一。虽然有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设备,但课堂内学生的主导地位依然无从体现,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让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十分必要。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需要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基于 Moodle 平台的引进,实现 Moodle 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Moodle 平台内拥有三大功能,即网站管理、用户管理以及课程管理。其中网站管理由 Moodle 平台管理者负责,课程管理由任课教师负责,用户管理针对教师与学生,教师可以利用 Moodle 平台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使课程活动更加丰富[1]。

二、基于 Moodle 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Moodle 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虽然 Moodle 平台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与效果,但是因为 Moodle 平台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往往会导致课程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不符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对 Moodle平台的应用进行阶段性划分,明确每个阶段 Moodle 平台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任务,这样就可以保证 Moodle 平台应用合理,所有教学活动符合既定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正常开展。结合 Moodle 平台具体功能、應用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可以将 Moodle 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准备、课中应用及课后复习与反馈。

1.课前准备阶段

Moodle 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完整的管理空间,学生与教师拥有独立的账户。教师可以在 Moodle 平台上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并且可以了解学生登录与预习情况,这样就保证了虚拟网络平台应用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享有监督权力。教师通过 Moodle 平台可以知晓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知识缺陷进行了解,从问题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讲义、内容以及计划调整,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十分重要。

2.课中应用阶段

在课中准备阶段,教师与学生已经基于 Moodle 平台完成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解决了一部分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课中应用阶段,教师对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理论介绍与操作演示。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学生通过小组研究重新定义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既可以进行选择性学习,又可以进行交流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不断提升。而对教师来说,可以基于 Moodle 平台传递微课视频,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信息[2]。

3.课后复习与反馈阶段

在课后复习反馈阶段,教师通过 Moodle 平台发布课后复习任务以及作业,学生通过点击进行浏览,完成课后拓展并且上传作业结果。在完成拓展作业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线向教师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预览教师发布的各类教学材料与资源寻找答案,或者直接通过留言的方法进行问题递交,教师在收取之后可以第一时间完成问题解答。构建每一个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统计图,这样教学活动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基于 Moodle 平台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设计

1.分析课程目标

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信息技术对学生提出了较强的操作性要求。基于该课程的掌握与学习,学生可以拥有一定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学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并掌握办公中的文字处理、PPT 制作以及图表设计等技能。这也是 Moodle 平台应用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设计,要求学生在积累知识点的同时,不断试着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强化,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实践奠定基础。

2.分析教学内容

Moodle 平台应用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Window 操作系统与 Office 办公软件的应用等部分。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 Moodle 平台与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全部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建议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安排 4 课时;Window 操作系统的学习安排 6 课时;文字处理软件 Word 与 WPS 的学习安排 18 课时;Excel 软件学习安排 18 课时;PPT 软件学习安排 8 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应用安排 6 课时。

3.课堂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将 Moodle 平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划分任务,任务会以网页的形式出现在 Moodle 平台上。课堂中教师简单讲解任务完成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概念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通过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学生按照任务内容,在任务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其操作技能。最后,学生将任务完成情况以文件的形式在 Moodle 平台上传。这樣有利于对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加以整合,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学习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成绩[3]。

三、基于 Moodle 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案例

为了确认 Moodle 平台的实践应用效果,笔者在课堂上实验性地应用了模块化教学方式,以探索 Moodle 模块化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 Moodle 平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方向,规划出情境导入—明确目的—布置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课堂环节,并将课程的目标制定为探索 Moodle 模块化教学在教学中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首先,是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能够将学生导入情境中的视频,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再由教师对此次课堂中的学习目的以及任务进行布置,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所需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其次,是将课堂任务展开,并依次完成,通过教师不断地巡查与监督来帮助学生解决在使用 Moodle 模块化教学进行操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利用统一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对问题的关键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解,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再次,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观看完整的视频演示,并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而部分完成任务的学生,则进一步进行能力拓展模块操作。最后,对整个课堂的内容以及实际状况进行总结。

总之,基于 Moodle 平台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有利于强化自身综合能力。Moodle 平台的应用有助于课程效果提升,在未来学校可以将这种学习模式向多媒体技术应用或 Photoshop 图像处理等课程延伸。

参考文献:

[1]徐省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3,6(59):218-220.

[2]李晓琴.基于 Moodle 平台的《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电脑,2022,34(1):177-178.

[3]赵昕,李卫平.基于 Moodle 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