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育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路径

作者

谭彗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镇中心小学 638500

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育人”理念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其强调通过文化的渗透与滋养,塑造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和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将文化育人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小学数学主题活动实施为载体,能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一)深度挖掘教材文化资源

系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是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内容往往隐含在知识点的背后,需要教师主动发现、精心提炼和合理运用。教师应当具备文化敏感性和课程整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从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家生平、传统数学游戏等多个维度入手,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文化资源的关联性。因此,教师需要熟悉数学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视野,能够准确把握哪些文化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哪些文化素材能够与教学目标自然衔接。教师在选择文化资源时,应当注重科学性、适切性和教育性,所引入的文化内容真实可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育人导向,能实现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让数学知识在文化背景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表内乘法”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乘法口诀背后的历史文化。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查阅数学史料发现,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有了“九九歌”的记载,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九九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引导学生对比古今乘法口诀的异同,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在学生掌握基本口诀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开展简单的乘法计算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会了乘法口诀这一基础知识,以及了解到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文化内容的适度和自然,避免过度拓展影响主要教学任务的完成,使文化资源的运用真正服务于数学教学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精心创设数学文化情境

是教师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文化背景相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设数学文化情境,通过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能够使数学知识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或生活背景中生动呈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数学文化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文化切入点,构建真实或模拟的文化场景。情境创设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要通过环境布置、语言引导、多媒体运用、活动设计等多种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良好的数学文化情境应当具备真实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既要保证文化内容的准确可靠,又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师需要把握好文化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文化元素而弱化了数学本质,确保文化情境真正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探索数学发展史的文化情境。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中国古代《九章算术》中方程问题的记载、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画像、笛卡尔创立坐标系的故事。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古代没有 x 、y 这些符号时,人们是如何表示未知数的呢?"通过多媒体展示《九章算术》中用算筹表示方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古人解方程的过程。在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古代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更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到不同文化对数学发展的贡献。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古今解方程方法有那些相似之处,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三)系统开展数学主题活动

数学主题文化活动是以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教师应当立足数学学科本质,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出既有趣味性又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的主题文化活动。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参与。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展示舞台,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数学文化节",设计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策划活动方案,确定"数学之美"的主题,设计多个活动区域。在"数学历史长廊"区域,展示从结绳计数到现代计算机的数学发展史,由学生担任讲解员;在"传统数学游戏"区域,设置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等传统益智游戏,让学生体验古人的智慧。活动期间,还可以开展"数学故事会"比赛,让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或自己的数学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玩得开心,并要思考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文化内涵。在全面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数学文化的德育价值,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挖掘[J].天津教育,2025,(23):44-46.

[2]胡玉兰,李丽莎. 指向文化育人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5,(20):54-56.

[3]任燕燕.文化育人,润物无声——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体现[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2025 年第一届文化信息与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下).河南省洛阳市君河湾小学;,2025:360-363.DOI:10.26914/c.cnkihy.2025.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