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天然气企业开发多元化市场的路径研究

作者

刘熙 丁瑞 胥志梅 钟艺 朱倩 贺梦竹

四川华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200;重庆科技大学 重庆 4013313.华油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四川成都,610200;华油公司重庆凯源公司科学城分公司 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逐渐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引发全球对碳排放问题的关注,各国纷纷进行能源结构调整。2020 年,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天然气作为相对较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王震等,2021;冯卓,2024)。2024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 2464 亿立方米 1、表观消费量达到 4260.5 亿立方米 2,天然气成为衔接传统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关键过渡能源。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天然气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一方面,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得天然气企业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低成本优势以及风、光、氢能等新能源的井喷式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能源市场布局,用户对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急剧上升,使得天然气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单一售气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天然气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多元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天然气市场面临的挑战

我国能源结构目前存在含碳偏高、能源利用排碳偏高、新能源利用率偏低等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由碳基化石能源向零碳基新能源转型是必然发展趋势。能源绿色转型即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推动能源结构由高碳结构向清洁低碳转换,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绿色安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最终推动“双碳”目标实现(邹才能等,2024)。在能源绿色转型进程中,天然气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天然气需求结构性变化,可再生能源竞争白热化

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升风电、光电等成本持续下降,相较于燃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鲜明成本优势,展现高度竞争力(魏志浩和吴世东,2025)。2024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3.46 万亿千瓦时,占比超过全部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极大挤压天然气发电市场空间。在绿电交易等环保政策推动下,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电气化进程加速,工业窑炉进行改造升级,造纸、陶瓷等产业对天然气需求降低,天然气市场逐渐被可再生能源挤占。

(二)成本压力剧增,资本偏好转变

全球化背景下,天然气价格受地缘政治、供需错配、金融市场影响加大,企业成本控制和风险对冲能力面临巨大考验。碳税政策的推进,使得天然气企业面临“上游勘探开发、下游消费端”双重碳成本,进一步推高天然气相对成本。面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金融机构对化石能源项目融资趋严,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影响天然气项目投资可得性。

二、天然气企业开发多元化市场的必要性

开发多元化市场的核心在于分散风险、提升企业发展韧性和价值创造能力。重点在于突破对天然气单一市场、单一产品或单一区域的依赖,主动拓展具有不同特征、增长潜力和风险收益属性的目标市场,形成互补协同的业务组合,达到效益最大化。

(一)分散系统性风险,增强企业经营韧性

传统天然气企业高度依赖发电、城市燃气等单一市场。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领域加速替代,极大冲击天然气市场,则需要通过开发多元化市场规避单一市场依赖风险。与此同时,全球天然气价格受地缘政治、极端天气、金融等因素影响加剧,工业燃料、交通燃料等不同市场对天然气的价格敏感性不同,影响天然气需求。而通过多元化市场组合可平衡现货价格与长期协议价格、固定价与浮动价、不同区域间的价差,平滑整体收益曲线,从而增强天然气企业经营韧性。

(二)捕捉新兴增长点,确保长期生存空间

能源绿色转型并不是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淘汰天然气,而是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重塑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助力。通过开发多元化市场主动拓展并布局新兴增长领域。在低碳发展过程中,LNG 在重型卡车、船舶等领域仍是当前最具有经济性的低碳替代方案,因而低碳交通燃料市场是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尽管工业窑炉改造如火如荼,但玻璃、陶瓷等工业的部分精细化产品因对化工工艺要求较高,高温需求较高,无法完全电气化,天然气仍是低碳发展的首要选择,因而该类工业市场是天然气企业需要紧紧抓住的市场。在园区、数据中心、医院等应用场景,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具有显著的能效优势,因此,在工业园区等需要着重拓展分布式综合能源市场。氢能具有低碳清洁、能量密度大和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孟翔宇等,2022)。而在制氢工艺中,天然气制氢因其相对低廉的成本和更为成熟的技术,成为主流制氢工艺。因此,在能源结构持续低碳清洁化发展进程中,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链协同市场也是天然气企业的重要目标。通过拓展不同领域市场,不断延长天然气业务的生命周期。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与价值创造

天然气企业在管网、LNG 接收站、储气库等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巨大,这些资产均是天然气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过程中,单一天然气市场需求会被挤压,导致部分设施利用率不足。因而需要开拓多元化市场,盘活存量基础设施,提升核心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摊薄企业固定成本,最大化释放资产价值。在拓展多元化市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构建“综合低碳能源服务商”品牌形象,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跨区域资源,深入挖掘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提高市场影响力。

三、天然气企业开发多元化市场的实施路径

在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中,天然气企业不能一味维持单一售气业务,必须超越传统的“燃气供应商”角色,基于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对自身在能源市场中的定位进行再审视,重塑自我价值。在开发多元化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并非盲目撒网,而是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区域市场特性以及能源绿色转型趋势中的结构性机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对目标市场进行系统性筛选与组合管理。

(一)精细化挖掘区域市场,战略性拓展新兴领域

一方面,在企业已建立相对优势的区域市场,摒弃粗放扩张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持续延伸支线管网、灵活部署 LNG 卫星站或采用点供模式,有效覆盖管网末梢的工业用户集群和商业综合体。在环保要求趋严的工业锅炉、窑炉等工业领域,提供更具经济性和环保优势的整体替换方案,并捆绑能效分析与后续配套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新兴潜力市场,进行不同战略布局。在低碳交通领域,布局关键港口 LNG 加注码头,沿干线物流通道建设 LNG 加气站网络,形成规模化覆盖能力。与大型船舶公司、物流企业等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广“船/车+气”的一体化燃料解决方案。针对大型工业园区、医院等能源需求密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企业应从单一燃气供应商角色升级为综合能源服务商,拓展分布式综合能源领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提供从设计、投资、建设到长期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创造共享价值。针对部分玻璃、陶瓷等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电气化的高耗能工业环节,为客户量身定制燃料升级方案,不仅提供稳定、经济的天然气供应,更要整合能效提升技术和探索可行的脱碳路径,帮助客户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约束。

(二)开发多元产品谱系,重构商业模式

改变依赖天然气购销价差的商业盈利模式,转向基于服务和解决方案创造的价值共享。天然气企业应突破单一能源品类限制,基于客户需求组合销售多种能源产品与服务。面向工业园区大客户,可同时提供管道天然气、电力、蒸汽、冷量、分布式光伏等多元产品,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多种产品组合优化提升整体能效和客户粘性,同时增加企业的综合收益来源。创新开发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天然气企业与客户共同约定一个基准能源费用标准,由天然气企业负责投资对客户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并负责后续运营管理。客户只需按约定标准支付能源费用,天然气企业通过运营效率提升和能源成本节约来回收投资并获取收益。这种模式降低了客户初始投资压力,实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三)协同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层

第一,深度协同纵向产业链。一方面,加强与上游资源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通过签订多元化、灵活性的长期供应合同,确保气源稳定、经济且具有韧性。另一方面,与下游大型终端用户建立长期互信的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包含气量、价格、服务、甚至共同脱碳目标的全面合作协议,锁定需求,降低市场风险。第二,横向产业合作共享。在特定区域或领域,与同行业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共建共享区域性储气库以提高整体调峰能力和安全性;合作投资或共享 LNG 接收站码头泊位以降低单家企业投资压力、提高设施利用率;在管网未覆盖区域合作建设区域性的输配网络。通过合作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第三,跨界融合拓展产业边界。在产品层面,开发“天然εi+X′′ 能源融合模式。将天然气与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绿色能源进行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余晓钟等,2024),共同开发“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利用天然气发电的灵活性弥补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提供稳定、清洁、经济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提升系统价值。在客户层面,与领先的科技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适用于天然气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在市场层面,加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设计符合多元化项目特点的创新型融资产品,通过与金融资本深度耦合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为战略转型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结语

本文基于能源绿色转型背景,分析了天然气市场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天然气企业开发多元化市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天然气企业开发多元化市场的实施路径。在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下,天然气企业需以多元化战略主动拥抱变革,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低碳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卓,姜美君,潘凯.新型天然气市场竞争博弈研究[J].油气与新能源,2024,36(03):14-20.

[2]孟翔宇,陈铭韵,顾阿伦,等.“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J].天然气工业,2022,42(4):156-179.

[3]王震,孔盈皓,李伟.“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综述[J].天然气工业,2021,41(08):194-202.

[4]魏志浩,吴世东.在新经济形势下天然气市场发展及思考[J].城市燃气,2025,(06):42-49.

[5]余晓钟,刘梦薇,邱湖淼,等.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04):63-71.

[6]邹才能,李士祥,熊波,等.新质生产力下“能源绿色转型”革命及意义——兼论“能源三角”理论认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4,51(06):1395-1408.

注1 中国经济网.国家统计局十位司局长解读 2024 年中国经济“年报”[EB/OL].(2025-01-17).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1/17/t20250117_39270059.shtml.

2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 年 12 月份全国天然气运行快报[EB/OL].(2025-01-23). https://www.ndrc.gov.cn/fgsj/tjsj/jjyx/202501/t20250123_139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