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工程测量点提取与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魏晓瞳
130984199705110020
一、引言
1.1 工程测量背景与传统方法局限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测量方法如使用全站仪、GPS 等,虽能获取数据,但在点提取与识别中存在诸多局限,如测量效率低、精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且难以处理复杂场景下的三维数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测量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深度学习在工程测量点提取与自动识别中的应用,旨在利用其强大的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能力,突破传统方法的瓶颈,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其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工程测量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安全。
二、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2.1 深度学习概念与原理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分支,借助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它通过大量训练数据,使神经网络自动提取和学习数据中的复杂特征。每一层神经元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将信息传递至下一层,逐层抽象,最终实现对数据的精准分类、识别等,为工程测量点提取与自动识别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2 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优势
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优势显著。它能自动提取图像特征,无需人工设计,减少工作量。在处理复杂图像时,可挖掘深层信息,提升识别准确率。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大量数据训练后,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场景,为工程测量中复杂图像与数据的处理带来便利。
三、深度学习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3.1 点云数据处理应用
深度学习在处理工程测量点云数据方面成果颇丰。如 PointNet 网络,通过共享的多层感知器直接处理无序点云,实现分类与分割。PointNet++利用分层结构捕获局部特征和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升了复杂场景中点云的处理能力。还有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构建点云图结构,有效提取点云特征,在点云分类、语义分割等任务中表现出色。
3.2 图像识别中测量点自动检测
在图像识别中,深度学习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检测测量点。卷积层能提取图像特征,池化层可降低维度减少计算量,全连接层实现分类输出。如利用 FasterR-CNN网络,先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再利用区域提议网络生成候选框,最后分类回归检测出测量点。YOLOv3 网络则将检测视为回归问题,直接输出测量点的边界框和类别概率,实现快速准确检测。
四、常用模型和算法
4.1 卷积神经网络(CNN)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测量点识别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在处理图像数据时,CNN 通过卷积层自动提取图像特征,池化层则对特征进行降维,减少计算量的同时保留重要信息,全连接层最终实现分类输出。在点云数据方面,虽点云数据无序且不规则,但 PointConv 等方法使其能高效进行卷积操作,实现对点云数据的有效识别。通过将点云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形式,利用 CNN 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或直接在三维点云上构建类似CNN 的结构进行学习,都能在测量点识别中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为工程测量提供有力支持。
4.2 循环神经网络(RNN)应用
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序列测量数据处理中优势明显。RNN 具有独特的循环结构,隐藏层输入包含输入层输出和上一时刻隐藏层输出,能记忆之前信息并应用于当前输出计算,擅长处理具有时间依赖关系的序列数据。在工程测量中,序列测量数据如随时间变化的传感器数据等,RNN 可利用其记忆功能,捕捉数据中的时序特征,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比如在监测建筑物沉降过程中,RNN 能根据历史沉降数据,预测
未来沉降趋势,为工程安全提供预警。
5.1 数据质量问题
工程测量数据常存在噪声和复杂性,这对深度学习模型影响颇大。噪声会使模型学习到错误特征,降低识别精度;而数据复杂性则可能导致模型难以提取有效特征,出现过拟合或欠拟合。应对数据质量问题,可利用数据清洗技术去除噪声,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增加样本多样性,使模型在复杂数据中也能学习到关键特征。还可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等生成模型,对数据进行修复和补充,提高数据质量,进而提升模型性能。
5.2 小样本数据训练问题
在工程测量中,获取大量标注数据成本高、难度大,小样本数据训练成为难题。为提高模型识别精度,可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利用在其他相关任务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基于元学习的模型也能在小样本数据上快速学习,通过学习如何学习,使模型在面对新类别时,仅需少量样本就能达到较好性能。
六、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
6.1 特征学习差异
深度学习与传统机器学习在特征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机器学习依赖人工设计特征,设计者需凭借先验知识选取特征,过程繁琐且难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特征参数数量有限。而深度学习能从大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无需人工干预,可包含成千上万个参数,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针对新的应用,深度学习能快速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特征表示,大大缩短特征设计时间,更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测量场景。
6.2 识别准确率和效率
深度学习模型在提高测量点识别准确率方面表现卓越,凭借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能挖掘数据深层信息,精准识别测量点。在处理大规模测量数据效率上,深度学习虽训练成本较高,但可通过分布式计算等方式优化。当数据规模庞大时,采用分布式训练能显著降低时间成本,快速完成模型训练,在工程测量中对海量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理更具效率优势。
七、未来发展趋势
7.1 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深度学习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将为工程测量带来巨大变革。物联网可实时采集、传输大量测量数据,深度学习则能高效处理、分析这些数据。二者融合,能实现测量设备的智能互联、数据的高效流通与深度挖掘,使测量工作突破时空限制,实时获取、处理并分析测量数据,大幅提升工程测量效率和精度,推动工程测量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
7.2 强化学习应用
强化学习在测量点自动识别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复杂环境下,强化学习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优化识别策略,提高测量点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未来可将其应用于动态场景下的测量点识别,如移动物体测量点跟踪、实时变化场景中的测量点定位等,使工程测量系统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八、结论
8.1 研究成果总结
深度学习在工程测量点提取与自动识别中成果显著,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在点云数据处理与图像识别方面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了测量效率和精度,为工程测量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8.2 研究展望
未来深度学习在工程测量领域,应加强与物联网、强化学习等技术融合,突破数据质量等难题,探索更高效算法与模型,提升测量性能,推动工程测量向更智能、高效、精准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荣灏,徐达,何江,等.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库测量技术研究[J].人民长江,2025,56(S1):188-191.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5.S1.037.
[2]王坚,高井祥.井筒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0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