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段寓言故事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
李楠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05 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看望钱老时,钱老提出的疑问,时至今日,18 年光阴流转,“钱学森之问”仍在拷问中国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问题是社会整体系统中重要一环,现在教育的问题是在培养人才的方面评价标准缺失。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课程实施”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对策,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大单元不是一种新出现的“单元”形式,而是一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思路,以往教学安排是线性的,或是“散点”的,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整体”意识,尤其是在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更应该有“瞻前顾后”“成竹在胸”的意识,在教学上注重“拓”与“联”。所谓“拓”,就是力图从更广阔的视野去观照学习内容;所谓“联”,就是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大单元的大不是大容量,而是强调教师要有高站位、大格局,对教学进行整体关照,以促进学生完整发展为目标。
我们可以把大单元看作一棵树,过去我们把一片片的树叶作为知识的单元或者将一枝树丫看作一个单元,而大单元则是将整棵树看作一个单元,树叶与树枝、树枝与树干、树干与树根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颗完整的树,即一个大单元。大单元教学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围绕主题将知识结构化,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元。简言之,大单元就是学生立足核心素养,教师完成一次真正意义的课程开发。
二、语文大单元构建
一个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指教材单元),一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构思和设计—
1、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从单元主题、内容、语文要素前后的关联性等方面细致解读,并结合新课标判断单元主要所属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基本的教学价值定位。
2、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这个部分包括大概念的提炼、学习情境的创设和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说明、子任务的分解及说明。
3、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这个部分按照子任务分板块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要综合考虑整体学习情境下学习内容、资源、方法的整合运用,每项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都要聚焦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
三、单元解读与建议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三年组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将三下第二单元进行开发整合。“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明显,这一单元是寓言单元,是继三上童话单元之后,第二次出现的文体单元。
本单元有 4 篇选文,3 篇为精读课文,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一篇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每一篇故事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寓言单元将四则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集中到一起。形式上,有小古文、童话、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寓言学习的乐趣。从故事内容角度讲,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人物形象丰满,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精彩,明白寓意。从学习内容上判断,本单元主要属于“整本书阅读”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四、单元设计思路
在这两个任务群下,我们设计了一个情境,三个任务。
单元情境:畅游寓言王国任务一:打开寓言之门活动1 寓言图片猜猜猜
出示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的成语图片,猜测对应的寓言故事。
活动2 发布寓言故事交流分享通知
我们设置这样的情境,很快要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让孩子们写一个通知,将语文园地中写通知前置,完美地将语文园地和前导课相结合。
任务二:搜寻寓言故事活动1 学习《守株待兔》
为了加强单元整合,我设置了“预学单”,让孩子们回顾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提前对寓言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共学单”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再次将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有九个成语拿出来,与课文教学整合,这九个成语背后是一个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由此,保持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减轻学生面对第一课《守株待兔》的文言文产生的畏难情绪,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寓言的认知。最后设置了延学单,让孩子们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寓言故事,为任务三做铺垫。
活动2 学习《陶罐和铁罐》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中老师再抓住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对话、场景,通过抓关键句、剧本表演的方法展开教学,并与课后的阅读链接进行比较阅读,找到主人公的相同之处。
活动3 学习《鹿角和鹿腿》
在《鹿角和鹿腿》这一课中我们通过讲故事、比较阅读等方法,展开教学。
活动4 学习《池子与河流》
在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中我们进行想象联系,迁移运用前三篇所运用的方法,再将其内化,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发挥“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文走向生活。
任务三:丰富寓言之旅 3 课时活动1 我是寓言推荐官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主题文“小故事大道理”,课堂上王老师让孩子们带了三本书,分别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引导孩子们看三本书的目录,经过对比孩子们发现三本书中都有两个主人公的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三本书中有相同的主人公,比如都有狐狸。还有题目相同的故事比如伊索寓言和克雷罗夫寓言都有《农夫和蛇》,不同书中还有道理相同的故事,比如《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和狼》最后,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活动2 观点大“pk”
本单元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我们采取的是辩论赛的形式,双方持不同观点,正方观点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反方观点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孩子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唇舌交战,语言锋利,双方争论不休,可以说这是三年以来第一次开展辩论赛,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一个完美的诠释。
活动3 寓言故事我来演
课前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头饰、道具,提前进行了排练,这个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发挥了孩子们积极性,孩子们更加喜爱寓言故事。
活动4 寓言故事我来讲
学生课前准备好“日积月累”中的一个寓言或者自己准备的一个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开展了寓言故事会。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势,准备充分,课上还交流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活动5 寓言故事我来画
课后,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寓言或者是本单元多个寓言故事进行选择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也是总结归纳提升的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
(一)我们关注到了课堂教学的增与减或补,但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二)把单元相关知识和学习资源统统放入教学方案,面面俱到地呈现单元教学内容。
(三)教师没有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无法确认学习目标是否实现
(四)教师没有将教——学——评三者紧密结合。
这是三年组老师们的一次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们会不断努力,改进提升,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