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策略与路径研究
黄眉
辽宁省抚顺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国家战略与地方转型的协同需求
我国 “双碳” 目标明确交通运输领域需承担重要减排责任,而抚顺市作为典型老工业基地,正处于产业绿色转型攻坚期。近年来,抚顺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22 年私人汽车拥有量29.3 万辆、载货汽车 2.083 万辆、公共汽(电)车 867 辆、市区出租车 4093 辆,总量突破 31.5万辆;2024 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升至 34.7 万辆,且 2025 年 8 月仍维持这一高位。庞大的机动车基数使得尾气排放与产业转型、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科学管控体系成为抚顺市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地方转型的必然选择。
(二)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的保障需求
机动车尾气中的 CO、HC、NOx、PM 等污染物,是导致抚顺市 PM2.5 浓度偏高、臭氧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2021 年抚顺市实施重污染天气移动源管控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从2020 年的 76.8% 升至 86.3% ,增加 34 天;2025 年 7 月 PM2.5 浓度降至 41.8 微克 / 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 81.7% ,同比提升 4.4 个百分点。但管控仍存在漏洞,如 2024 年 仅 1 月抽查显示,辽 D-B5073 等 3 辆自卸翻斗车烟气黑度超标。深化机动车尾气管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
二、国内外经验与抚顺市现有实践
(一)国内外可借鉴经验
1. 国外经验:标准、技术与全链条监管结合
国外已形成成熟的管控模式,核心可概括为 “严格标准 + 技术赋能 + 全链条监管”。美国设定2032 年汽车 CO₂排放上限 85 克 / 英里,通过严苛标准倒逼车企研发节能技术,同时建立全国统一车辆排放数据库,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2. 国内经验:技术、政策与源头减量协同
国内城市探索出本土化路径,突出 “技术监管 + 政策激励 + 源头减量” 特征。大连市实施《移动源综合监管项目》,整合黑烟抓拍、非道路机械监管、重柴 OBD 系统,运行一年后黑烟车抓拍量降 35% ;北京、深圳通过补贴推广新能源汽车,北京市给予最高 1.2 万元 / 辆购置补贴及免费牌照,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 30% 。
(二)抚顺市现有实践与短板
1. 现有实践成效
抚顺市初步形成 “应急管控 + 检测监管” 模式:2021 年将 37 家大宗物料运输单位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建立 1250 辆移动源白名单,限制非白名单重柴货车通行;2022 年专项检查 13 家尾 ∵ 检测机构,查处违规机构 2 家、吊销资质 1 家,同时在城市出入口设 3 个临时检测点,2022-2024年累计检测 8.6 万辆次,查处超标车辆 1200 辆次,形成一定监管震慑。
2. 现存短板
抚顺市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存在四大短板:一是非道路机械监管不足;二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低;三是公交与慢行系统不完善;四是超标车辆闭环缺失。以非道路机械为例,2024 年 1 月超标车辆均为自卸翻斗车等非道路机械,此类机械多在工地、物流园作业,监管覆盖范围小、难度大,成为 “隐形污染源”。
三、抚顺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因素
(一)车辆结构与技术制约
2022 年抚顺市载货汽车占比 6.6% (2.08 万辆 / 31.5 万辆),其中国三及以下车辆占 40% ,多为 2010 年前出厂,排放装置老化,NOx 排放量为国五车辆的 5 倍、新能源车辆的 10 倍。
(二)政策监管断点
现有措施多为临时方案,无专门地方性法规,缺乏稳定性;生态环境、交通、公安等部门数据未共享,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三)能源与交通模式不合理
机动车以传统燃油为主,清洁能源占比仅 2.1% ;公交覆盖不足、准点率低,2024 年私家车出行占比 55% ,公共交通占比仅 20% ;慢行系统缺失,推高尾气排放总量,中心城区拥堵路段车辆怠速时间长,进一步增加污染。
四、抚顺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策略与路径
(一)“五位一体” 管控策略体系
1. 能源结构优化
2025-2026 年在顺城区北站、新抚区万达广场、东洲区塔湾公交停车场等区域布局 200 个公共充电桩,改建 10-15 处加油充电综合站,郊区乡镇实现充电桩全覆盖;私人购新能源汽车补 1 万元 /辆,货运企业购新能源货车补 2 万元 / 辆,公交企业购新能源公交车补 10 万元 / 辆,叠加免费停车、不限行优惠,2026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 15%oo 。
2. 交通结构调整
2025-2026 年新增 50 辆新能源公交车,总量达 855 辆;加密 1 路、2 路等核心线路班次,高峰间隔缩至 10 分钟;开通抚顺经济开发区至万达广场、沈抚示范区至抚顺北站的定制公交;在新抚区东一路、顺城区新华大街等路段规划 20 公里连续自行车道,配套 30 处停车点,浑河两岸建 10公里滨水慢行绿道,提升慢行系统吸引力。
3. 车辆管理强化
2025-2027 年可分阶段淘汰国三及以下燃油车:2025 年淘汰公共领域车辆,2026 年淘汰载货汽车,2027 年淘汰私人车辆;补贴标准为私人车 0.5-1.5 万元 / 辆、货车 1-3 万元 / 辆、公交车 5-8万元 / 辆。2026 年前为 2.08 万辆载货汽车装 OBD 系统,对接黑烟抓拍系统,超标车辆 7 日内维修复检,逾期未整改则暂扣行驶证,形成闭环管控。
4. 政策保障完善
2025 年底前可出台《抚顺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条例》,明确部门职责与处罚标准;建立部门每月联合执法机制,打破数据壁垒;设 2000 万元 / 年专项基金,用于 OBD 安装、充电桩建设;将NOx 、VOCs 减排纳入区县考核,压实地方责任。
(二)分阶段实施路径
1. 基础建设阶段(2025.9-2026.12)
完成重点区域充电桩布局与载货汽车 OBD 安装,出台《管控条例》;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比 15% 、OBD 预警准确率 90% 、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 90% ,夯实管控基础。
2. 强化管控阶段(2027.1-2028.12)
完成国三及以下车辆淘汰,完善超标车辆闭环管控;郊区补建充电桩、延伸公交网络;NOx、VCs 排放较 2020 年降 12% ,力争优良天数比例达 85% ,提升管控效能。
3. 巩固提升阶段(2029.1-2030.12)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实现绿色出行比例 40% ,形成长效管控机制,助力 “双碳” 目标落地。五、结论
抚顺市机动车尾气管控需立足 “老工业基地 + 保有量增长” 实际,以 “五位一体” 体系破解车辆、政策、能源等核心问题。分阶段路径通过基础建设、强化管控、巩固提升,可逐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抚顺市绿色转型与 “双碳” 目标落实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国内同类城市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