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
张会娟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达小学 1380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讲授—模仿”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课堂的需求,亟需探索更具互动性、实践性与体验性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与情感投入,通过真实或模拟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音乐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参与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性强、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富有情境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变化,这种身体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二)有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仅依赖于听觉接收,更需要通过多感官的参与与体验来实现。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感知与体验,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与艺术表达。例如,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动作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与意境,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此外,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与演绎,学生能够从创作者或表演者的角度理解音乐的结构与情感表达,进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资源营造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音乐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音乐内容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四季歌》时,教师可以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配合相应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体会音乐与自然变化之间的联系。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让学生“走进”音乐场景中,如置身于音乐会现场、民族音乐节庆活动中等,从而增强他们的沉浸感与参与感,提升学习效果。
(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扮演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或自然现象,深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例如,在学习《小红帽》音乐剧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通过肢体语言与音乐配合,再现故事情节。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结构与情节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音乐,提升其文化理解与审美感知能力。
(三)小组合作参与音乐活动
小组合作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多人配合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舞蹈编排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音乐任务。例如,在学习打击乐合奏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声部,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不同的节奏型,最终组合成完整的乐曲。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倾听习惯与团队精神。此外,小组合作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相互启发中不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四)鼓励个人展示与分享
在体验式教学中,个人展示与分享是学生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表现,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与创作成果。例如,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演唱方式,如独唱、清唱、配乐演唱等,并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个性发展。此外,通过分享音乐体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展示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还能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再创造能力。
(五)音乐创作活动
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创节奏、旋律、歌词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例如,在学习节奏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节奏进行自由组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在学习歌曲结构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填词或改编歌词,表达个人情感。这种创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音乐的构成与表达方式。此外,音乐创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不断积累音乐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六)音乐作品自由演绎
自由演绎是指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与再创作。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对已有作品进行改编、演绎或即兴表演。例如,在学习民族音乐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节奏或风格来演绎同一首曲子,体会不同演绎方式带来的艺术效果。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判断与艺术表现能力。此外,自由演绎还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音乐表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与认同感。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以其强调参与、感知与实践的特点,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的开展、小组合作的实施、个人展示的鼓励、音乐创作的引导以及作品自由演绎的尝试,小学音乐课堂逐步实现了从“教音乐”向“体验音乐”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也提升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真实的音乐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歆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34):132-134.
[2]戴玖玖.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琴童,2025,(0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