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难点和经验介绍
张真风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834000
引言
油气长输管道是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跨越多个行政区域,涉及农田、林地、城镇、河流等多种地貌类型。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作为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涉及政府部门、沿线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主体,工作内容繁杂且政策性强。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法规日趋严格、公众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征地及外部协调难度显著增加,因协调不当导致工程延误、成本超支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深入剖析工作难点,提炼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的主要难点
1.1 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复杂多元
(1)法律依据交叉重叠:征地工作需同时遵循《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民法典》、《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不同法律之间存在衔接甚至冲突之处,理解和执行难度大。(2)地方政策标准不一:各省、市甚至县区在征地补偿标准、社保安置方案、税费收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管道项目跨区域特性要求协调人员必须快速熟悉并适应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工作量和复杂性剧增。(3)审批部门众多、流程冗长: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林地/草原/湿地占用、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压覆矿、文物勘探等多项行政许可,需依次经过自然资规、林草、水利、文旅、应急管理等数十个部门的审批。各部门审批环节多、时限长、要求不一,极易形成“审批长龙”。
1.2 跨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
长输管道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域,而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范围有限,缺乏有效的跨区域联动机制。例如,管道穿越界河时,上下游省份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清淤责任划分等方面易出现推诿;跨市路段的征地进度不一致,可能导致工程“卡脖子”。
1.3 群众诉求多元且协调难度大
(1)补偿预期与标准差距:沿线群众对征地补偿的心理预期受周边项目补偿水平、土地市场价格、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攀比心理”,要求超出法定标准的补偿。例如,某天然气管道项目沿线村庄因邻近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标准较高,村民拒绝接受管道项目的法定补偿,提出额外的“生活保障费”“就业安置”等诉求,协商周期长达 3 个月。(2)土地权属复杂引发纠纷:管道途经区域存在大量承包地、宅基地、集体林地等,部分土地存在权属不清、界限模糊的问题。例如,山区林地可能涉及“多代传承的口头协议”“未登记的开荒地”等情况,权属证明文件缺失,导致补偿款发放对象难以确定,易引发家庭或宗族间的矛盾。(3)对项目安全的担忧:群众普遍担心管道运行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如泄漏、爆炸)和环境影响(如土壤污染、植被破坏),部分地区出现“邻避效应”,甚至以“安全距离不足”为由拒绝管道穿越。
2 工作经验与对策建议
2.1 建立高效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1)“企地联合”工作机制:推动成立由管道沿线地市级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业主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通过政府发文、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将项目征地工作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议程,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工作。(2)专业化协调团队:组建内部专职协调部门,配置既懂工程、又懂政策、更善于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按行政区划划分责任区,实行“属地负责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以深化与地方各部门的长期关系。(3)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事务所、拆迁公司、评估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实物调查、评估计价等服务,确保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正性。
2.2 强化政策宣传与利益共享
(1)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解读《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在沿线村庄、社区设立宣传点,消除群众对管道安全的顾虑。某项目制作的《管道安全距离科普动画》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后,群众签约意愿提升 30‰ 。(2)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对管道途经的贫困地区,优先采购当地建材、雇佣当地劳动力;在压覆矿产资源区域,与矿企协商共建管道与矿区的安全防护设施,实现互利共赢。某输气管道项目为途经的贫困村修建灌溉水渠,换取临时用地支持,节省协调费用 200 万元。
2.3 优化补偿方案,化解群众诉求矛盾
(1)差异化补偿策略:在法定补偿标准基础上,结合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用途等因素,制定“基础补偿+差异化奖励”方案。例如,对配合度高的村庄给予“提前签约奖”“复垦质量奖”,对特殊困难家庭增加“生活补助”,通过柔性激励减少抵触情绪。(2)透明化补偿流程: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现场公示会”等渠道,全面公开补偿标准、权属认定结果、补偿款发放明细,邀请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消除“暗箱操作”疑虑。某项目通过公示平台让村民实时查询自家土地的补偿金额,投诉量下降 80% 。(3)多元化利益联结:针对群众就业、产业发展等深层诉求,探索“管道+乡村振兴”模式。例如,优先雇佣沿线村民参与施工辅助工作,在管道沿线建设光伏板防护带并交由村集体运营,既保障管道安全,又为群众增加长期收益。
2.4 完善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
(1)开展前期风险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识别征地及协调风险,制定分级应对预案。例如,对敏感区穿越风险,提前准备 2-3 套替代方案;对权属纠纷风险,联合自然资源部门提前开展地籍调查。(2)建立应急协调小组:针对突发情况,与地方政府、公安、应急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某项目在疫情期间因封控无法进场,应急小组协调政府发放“施工通行证”,并组织施工人员闭环管理,确保关键路段不停工。
2.5 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对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施应用效果评估,是保障其性能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对于长输油气管道场站内的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必须全面评估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的表现,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详尽的检测与证实,以保证其对应实际应用所需达到的标准与条件,实时跟踪并评定系统表现,涵盖数据实时性、准确度及可靠性等多个维度。
结语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社会工程,面临政策适配难、群众诉求杂、部门协作顺、利益博弈烈等多重挑战。通过建立多层级协同机制、优化差异化补偿方案、创新共情式沟通技巧、强化风险预判与处置,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化解矛盾纠纷。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油气长输管道与新能源管道的融合建设将成为趋势,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需进一步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探索“能源通道+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多元协调模式,为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铁明亮,詹胜文,李杰.长输油气管道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流程浅析[J].中国勘察设计,2024(01):93-96
[2]仲谦,张建伟.长输油气管道工程智慧工地标准化建设探讨[J].标准科学,2023(S02):138-141
[3]董绍华,袁士义,张来斌,等.长输油气管道安全与完整性管理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22,7(03):43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