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殷勇
湖北省竹山县十堰市竹山县精神病医院 湖北省十堰市 442200
引言
焦虑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主要有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类型[1]。前者慢性病程,患者持续紧张不安、过分焦虑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后者急性发作,反复短暂出现心悸汗出等,患者有强烈不适。近年来,焦虑症发病率上升,给各方带来沉重负担[2]。现在临床治疗上比较常见的药物是 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搭配辅助要去,外加心理的疏导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突触间隙 5-HT 浓度,阻断脑部异常信号传递,在稳定情绪等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实际应用发现,该方案存在局限,难以根本调节脏腑功能与情志自主调节能力,停药后复发风险高[3]。中医虽无“焦虑症”之名,依据症状可将其归为“郁证、惊恐、脏躁、百合病”等范畴。中医情志疗法以独特的五情学说为理论基石,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情志进行调节。相关研究显示,中医情志疗法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时,二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还能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提升睡眠质量[4]。基于以上背景,为了深入探究中医情志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焦虑症的实际临床效果,本研究对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40例焦虑症患者展开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 2022 年 8 月~2023 年 12 月在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共 40 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6:14,患者年龄在 19~30 岁,平均年龄为( 29.13±5.7 4)岁,对照组患者病程在 7-14 个月,平均病程是( 10.51±1.10 )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为 5:15,年龄在 18~40 岁,平均年龄( 29.19±5.77 )岁,病程在 6-15 个月,平均病程( 10.56±1.13 )个月。2 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支持。研究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研究过程、潜在风险等,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① 符合 ICD-10 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② 年龄 18-40 岁且焦虑症状持续 6 个月及以上;
③ 治疗前 HAMD 和 HAMA 评分均 ⩾20 分且未接受过其他抗焦虑、抑郁治疗;
④ 意识清、能自主表述病情且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
① 曾服相关药物或过量服用精神活性药物;
② 有精神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合并严重疾病;
③ 存在智力、言语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
④ 患者或家属中途退出或不配合。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时长均设为 4 周。治疗中,兼顾患者心理与生理状况,为其提供全面且具针对性的治疗服务。针对心理层面,为两组患者安排专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正确看待病情。同时,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如症状特点、身体耐受性等,提供神经调节、镇静安眠等个性化治疗。
对照组采用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系统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疗法,分 4 个阶段,每周 1 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治疗师致力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心声,为其心理疏导、答疑解惑。详细讲解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相关知识,包括产生、发展及治疗过程,剖析不良情绪与焦虑障碍的关联,让患者了解中医情志疗法。鼓励患者参与 GAD 和中医情志话题讨论,引导互动,增进医患、患患间信任。
第二阶段,运用开导解惑、移精变气之法。治疗师通过交流排解患者心理负担,纠正负面情绪。借助多种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还邀请康复者分享经验,给予正面暗示,助其树立治疗信心[5]。
第三阶段,组织音乐舞蹈、欢笑瑜伽等户外活动。让患者在欢乐氛围中放松身心,忘却烦恼,振奋精神,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促进病情好转。
第四阶段,带领患者每日定时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动静结合调节气息,激发经气,使气血调和、疏经通络,增强患者体质与抗病能力[6]。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评估。评估涵盖焦虑不安、坐卧不定、心悸健忘这几个关键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评分范围,其中焦虑不安与坐卧不定为 0-6 分,心悸健忘为0-3 分,分数高低直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借此观察中医证候变化。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SQI)在治疗前后评价。量表含 7 个评分项,每项 0-3 分,总分 21 分,得分高则睡眠差,信度值 0.994,能可靠反映睡眠状况。
负性情绪: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后评估。HAMD 有17 个评分项,部分计 0-2 分、部分计 0-4 分判断抑郁程度;HAMA 含 14 个评分项,每项 0-4 分判断焦虑程度,了解负性情绪变化。
疗效评价:治疗结束 14 天后评估疗效。若患者生活与认知功能恢复、睡眠佳且 HAMA 评分降低≈90% ,为显效;症状显著好转,HAMA 评分降幅处于 20%~90% ,判定为有效;症状改善微弱,HAMA 评分降幅 <20% ,则为无效。以总有效率综合考量治疗成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
呈现,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 x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两组焦虑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 20 例,总有效率达 95.00% ;对照组同样 20例,总有效率为 80.00%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在干预前后的对比中发现,研究组在焦虑不安、坐卧不定、心悸健忘等各症状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Ψ(λX±πs)

2.3 两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焦虑症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HAMD、HAMA)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每组 20 例,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比较 (σX±σsΩ)

3 讨论
焦虑症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易陷入过度担忧,会引发躯体症状、行为异常及失眠等。国内常用 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因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难以满足需求。中医情志疗法是非药物治疗手段,在中医心理学中地位重要。相较于传统心理疗法,它应用便捷、易理解,对技术要求低,却能发挥药物难及的作用,可通过情志间相互作用治疗情志障碍及躯体疾病,消除不良情绪。
从本研究可知,研究组治疗成效显著,研究组 20 例患者总有效率 95.00% ,对照组 20 例总有效率80.00% ,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多项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如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PSQI 评分及 Cor 水平等( P<0.05 )。这充分说明,中医情志疗法联合常规药物,可有效提升患者认知、改善睡眠、调节情绪,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培培,董国娟.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5,23(01):178-181.
[2]李文慧,朱陵群,罗玮伯,等.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24,17(08):1685-169
[3]刘彬,宋丽丽,吴婷婷.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 24,19(09):137-140.
[4]李爽.中医药如何调理广泛性焦虑症[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2):153-154.
[5]何生存,李晓菁,罗兵,等.广泛性焦虑症中西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4,20(02):
[6]陈丽萍,王崇,邸志芳,等.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现代养生,2022,22(19):1616-1619.
作者简介:殷勇 1971 年 11 月 15 日 男 湖北.十堰 汉 本科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精神.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