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落地策略

作者

吴兴旺

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 256212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诸多困境。部分教师将整本书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学生受碎片化阅读习惯及学业压力影响,对整本书阅读缺乏兴趣与动力。《朝花夕拾》《西游记》作为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蕴含丰富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但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与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面临理解困难、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落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层面

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未能将整本书阅读与单元教学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西游记》教学中,教师仅讲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忽视了对作品蕴含的哲学思想、神话文化等深层内涵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停留在表面。

(二)学生学习层面

初中生正处于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发展阶段,面对《朝花夕拾》中含蓄的情感表达、深刻的社会批判,以及《西游记》庞大的故事体系、复杂的人物关系,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自主阅读能力,难以坚持完成整本书阅读,且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思考与总结,无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三、“整本书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落地策略

(一)阅读前:科学规划,激发阅读兴趣

1.1 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应根据《朝花夕拾》《西游记》的篇幅与难度,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时间与阅读能力,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例如,将《朝花夕拾》10 篇散文划分为 “童年回忆”“求学经历”“社会批判”三个主题单元,安排 3 - 4 周完成阅读;《西游记》可按 “取经缘起”“八十一难”“功德圆满” 等阶段,设计8 - 10 周的阅读周期。同时,为学生提供每日或每周的阅读任务清单,明确阅读章节与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进度。

1.2 营造阅读氛围

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陈列《朝花夕拾》《西游记》的不同版本、相关影视资料、研究书籍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开展“名著导读课”,通过播放《西游记》经典影视片段、讲述《朝花夕拾》中鲁迅童年趣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西游记》导读课上,播放“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与唐僧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期待。

(二)阅读中:分层指导,深化阅读体验

2.1 分层阅读任务设计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知识基础,设计分层阅读任务。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 “概括故事情节”“绘制人物关系图”等基础任务,如在《西游记》阅读中,要求学生梳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相关事件;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分析作品主题的多元性”“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 等拓展任务,如引导学生探讨《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叙事效果。

2.2 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围绕《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西游记》中佛道文化的融合等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探讨《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情节时,各小组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合作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角色扮演与剧本创作:组织学生将《西游记》经典章节改编为剧本并进行表演,如“大闹天宫”“女儿国遇险”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人物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为《朝花夕拾》中的故事创作续集,锻炼想象力与写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活动:在《西游记》阅读教学中,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绘制取经路线图;结合美术学科,设计人物插画或场景海报;在《朝花夕拾》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鲁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三)阅读后:多维评价,巩固阅读成果

建立学生阅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阅读计划完成情况、读书笔记、小组讨论发言等。通过定期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与思考深度;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与思维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阅读报告与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朝花夕拾》《西游记》的阅读报告,内容包括作品内容概述、个人感悟、艺术特色分析等;组织读后感评选活动,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阅读成果展示会: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会”,通过手抄报展览、读书分享会、名著知识竞赛等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例如,在《西游记》知识竞赛中,设置“人物猜猜猜”“情节排序”“主题辩论”等环节,检验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巩固阅读效果。

四、结论

通过对《朝花夕拾》《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证明“预读—共读—延读” 一体化阅读体系在初中语文课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阅读前的科学规划与兴趣激发、阅读中的分层指导与多元活动、阅读后的多维评价,能够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结合不同文本特点与学生实际,探索更适合初中语文课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让经典名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光辉. 整本书阅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2025,(09): 72-74.

[2] 周明.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J]. 知识窗( 教师版),2025,(04): 120-122.

[3] 李雪静 , 李燚鑫 .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J]. 中学语文 , 2025,(12):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