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探索
叶月红
雷州市第一中学
引言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需兼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文旨在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参考。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能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数学文化涵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了解数学发展脉络,拓宽知识视野。同时,数学文化中蕴含的严谨逻辑、科学精神等,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而且,数学家们探索真理的故事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提升。
(二)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抽象性强,部分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融入数学文化教育可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数学文化中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数学现象,如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与自然的联系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学生在感受数学魅力的过程中,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数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数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通过挖掘这些元素,将其融入数学教学,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和价值引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探索策略
(一)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融合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与数学文化,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提炼。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引入函数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函数从最初的直观描述到严格定义的过程,感受数学家们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结合函数在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说明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时,教师挖掘教材中与等比数列相关的数学文化。先介绍等比数列概念的起源,从古巴比伦人计算利息等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接着讲述数学家阿基米德运用等比数列求和思想计算球体积的故事,展现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在思政融合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金融领域(如复利计算)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对个人理财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规划财富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数学文化活动,渗透思政教育
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文化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魅力,接受思政熏陶。举办数学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介绍数学前沿知识、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等,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开展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
例如:学校举办“数学文化节”,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数学建模竞赛。教师给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一实际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建模研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建立模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深刻认识到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有的提出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有的建议发展公共交通等,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合数学史教学,培养科学精神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感受数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在讲解数学定理时,介绍定理的发现背景、研究过程以及数学家们的探索历程。
例如:在讲解微积分基本定理时,教师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先介绍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发现微积分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科学发展的需求。然后讲述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为了解决相关计算问题而发明微积分的故事,以及莱布尼茨从几何角度对微积分的独特贡献。通过这些内容,学生不仅理解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重要性,还感受到了数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在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要学习数学家们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数学文化魅力
信息技术为数学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家的照片、手稿、数学公式的发展历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通过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hematica 等)动态演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图形的变化规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讲解圆锥曲线时,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制作动态课件。学生借此直观看到平面与圆锥截线角度变化时,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依次呈现,还能了解其在天文(如行星轨道)、光学(如抛物面镜聚光)等领域的应用。讲解中,教师引导学生网络搜索相关历史故事与案例。课后,学生观看《数学的故事》中圆锥曲线部分,加深认知,感受数学文化魅力。
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探索是一项意义深远且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将数学文化巧妙融入教学,我们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内涵,更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未来,我们应持续深化这一探索,不断挖掘新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盈颖 , 张四保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探索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2025,44(04): 119-123.
[2] 黄玉梅 , 陈琳琳 . 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融入探索与研究 [J].才智 , 2018,(3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