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探究

作者

孟凡昌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引言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突破 15 亿辆,交通事故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其中,汽车落水事故虽占比约 3%-5% ,但其死亡率高达 70% 以上,远超其他交通事故类型。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因车辆落水导致的溺亡人数超 3000 人,且救援黄金时间通常仅为 1-3min. 。传统安全技术如车门紧急解锁、玻璃破碎装置等,在水压骤增的封闭环境下往往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该装置通过模拟船舶浮力原理,利用气囊快速充气形成支撑力,使车辆在落水瞬间保持漂浮状态。

1. 工作原理

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等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旦车辆落水,装置传感器会快速检测到车辆状态变化情况,包括压力、水位、加速度等异常参数,进而触发气囊充气系统。如图 1 所示,充气系统中应用了高压气体发生器,可在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向气囊内充入大量气体,使气囊快速展开。气囊膨胀后增大了车辆和水的接触面积,排出更多的水,产生足够的浮力支撑车辆浮起,减缓车辆的下浮速度,或让车辆完全漂浮在水面上,为车内人员创造更为安全的逃生环境[1]。

图 1 汽车防沉气囊示意图

2. 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的核心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

在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中,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乎到装置触发精准性、及时性。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到车辆入水时的加速度变化,一旦加速度超过设定阈值,即判断车辆可能处于落水状态;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周边水压变化识别落水情况,在车辆持续下沉期间,水压会逐步上升,压力传感器可根据水压变化速度、幅度触发信号;水位传感器能直观检测车辆是否与水接触、水位上升情况,一旦检测到水位达到设定高度,便向控制系统发送落水信号[2]。为了提升落水检测精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中会配备多种传感器,对不同传感器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以免单个传感器误判,保证在汽车落水时能精准、及时触发气囊装置。

2.2 气囊材料与结构设计

在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中,气囊是提供浮力的重要部件,其材料、结构设计关乎到气囊性能。气囊材料应具备高强度、耐水、耐磨损、良好柔韧性等特性。当前,主流的气囊材料主要包括高强度尼龙织物、橡胶涂层织物等,这些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不仅能承受充气时的内部压力,还可以在水中长期保持稳定性,不易受损、破裂。在结构设计中,气囊的形状、大小、数量需根据车辆类型、尺寸、中心分布进行设计。例如,大型车辆需要配备更大尺寸的气囊,确保在落水时可提供充足、均匀的浮力;小型车辆采用相对紧凑的气囊布局,在能够满足浮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气囊对车辆空间、外观的影响。另外,部分气囊可增设特殊的加强结构,如增加防护层、多层材料复合,提升气囊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抗冲击性能[3]

2.3 充气系统

充气系统可快速向气囊中充入气体使其快速膨胀,其性能决定了气囊是否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浮力。当前,主流的充气方法包括物理充气、化学充气。其中,化学充气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如通过点燃叠氮化钠等产气药剂,在瞬间产生大量氮气等惰性气体并充入气囊内。该充气方法充气效率高,可在毫秒级别时间内使气囊膨胀,但药剂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严格存储和管理药剂,并且化学反应过程难以精准控制,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物理充气则是采用压缩氮气罐等高压气体存储罐设备,借助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快速打开阀门,将高压气体释放到气囊内。物理充气方法相对环保、安全,气体释放过程更容易控制,可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充气量和充气速度,但对高压气体存储罐耐药性、密封性有较高要求,成本相对更高[4]。

3. 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的应用实践

3.1 沃尔沃 XC90

在汽车安全领域,沃尔沃作为领军品牌,率先在 XC90 车型上搭载了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该装置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可在车辆落水瞬间 0.3s 内完成车辆识别与状况分析。气囊采用了高强度芳纶纤维材料,单个气囊展开后可提供 500kg 以上的浮力,全车共配备 4 个分布于底板四角的气囊。在 2023 年瑞典某 XC90 出现落水事故,车辆坠入 8m 深的湖泊,防沉装置落水后立即开启,气囊迅速展开,使车辆保持漂浮状态 12min ,车内 4 口人打开车窗成功逃脱,避免发生悲剧。此后,沃尔沃该项技术获得欧洲 NCAP 安全认证的高度评价,推动了汽车产业对该项技术的关注度。

3.2 特斯拉 Model S

特斯拉 Model S 车型中创新地将自动驾驶系统和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联动。车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在监测前方存在水域或车辆有落水风险时,即便尚未落水,系统也提前做好气囊充气的准备。2024 年美国佛罗里达一次大暴雨事故中,一辆 Model S 因路面积水过深失控充入河道,装置在接触水面瞬间启动,迅速打开车门底部和车顶隐藏式气囊,形成稳定的漂浮结构。并且在漂浮期间系统自动拨打急救电话,车内麦克风与车主保持沟通,指导其逃生操作,最终车内人员均安全获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汽车安全技术从被动防护向主动干预的重要转变。尽管当前面临成本高昂、技术标准缺失等现实困境,但其在沃尔沃 XC90、特斯拉 Model S 等高端车型中的成功应用,已展现出显著的安全效益。未来,需重点攻克传感器多模态融合、纳米复合气囊材料等关键技术,推动装置与自动驾驶系统的深度集成。随着《车辆涉水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的逐步完善,气囊式防沉装置将与自动破窗、紧急呼叫等系统形成安全防护矩阵,为全球超 10 亿汽车用户构建更可靠的生命保障体系,助力实现“零溺亡”的交通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绍鹏,温志力,刘伟美,等.基于被动安全的汽车浸水漂浮救援装置研究与设计[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5,(04):97-99.

[2]赵朋,王子歌,彭伟,等.汽车气囊式落水防沉装置研究[J].工程机械,2024,55(10):187-189+15-16.

[3] 钱 海 , 傅 院 霞 . 汽 车 防 沉 气 囊 的 设 计 与 研 究 [J]. 湖 北 农 机化,2021,(06):113-114.

[4]李绪飞,邹俊辉,游宝,等.汽车防溺水安全救生气囊装置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1,18(0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