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西藏特殊地域环境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格桑扎巴

左贡县中学 854400

引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初中物理教育的核心目标,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培育质量的重要基础。西藏拥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民族文化环境,物理教学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学情差异大等现实问题,现有评价体系难以适配地域教学需求。构建契合西藏地域特点的物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能优化教学导向,精准反映学生素养发展状况。

一、西藏地域环境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的现状分析

1.1 地域资源限制对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影响

西藏地域辽阔,部分偏远地区物理实验器材匮乏、教学资源短缺,造成评价内容难以覆盖核心素养的全部维度。现有评价多聚焦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探究、实践应用等素养的评价存在空白。受自然条件限制,一些与地域环境关联度不高的物理内容成为评价焦点,而结合当地特色的物理现象探究未被纳入评价范畴,致使评价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无法全面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2 文化认知差异对评价标准适配性的制约

西藏学生在长期民族文化浸润下形成了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但现有物理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多沿用统一模式,未充分考量文化认知上的差异。评价标准中的部分表述形式、情境设定与当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不一致,导致学生对评价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同时,评价标准在价值取向层面未融入地域文化中的科学探究传统,难以准确衡量学生从文化视角展现的物理素养表现,降低了评价标准对西藏地域教学的适配效果。

1.3 传统评价方式对素养维度覆盖的局限性

当前西藏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仍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这种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覆盖核心素养的多元维度。纸笔测试着重评价知识记忆和解题能力,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素养维度,缺乏有效的评价途径。过程性评价虽有试行,但缺乏系统设计和规范执行,无法全面记录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素养发展历程。

二、西藏地域特色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

2.1 结合地域资源的素养评价内容优化

围绕西藏地域资源特点,优化核心素养评价内容结构。新增与本地自然现象相关的物理探究评价条目,比如对高原气压、冰川运动等物理现象的剖析与阐释。结合地域教学资源实际,调整评价内容占比,在实验探究评价中加入简易实验设计与操作内容,以此填补实验设备不足的缺口。将民族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应用案例纳入评价范围,如传统工具中的力学原理运用,使评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核心素养评价内容与地域资源的深度结合。

2.2 融入文化认知的评价标准动态调整

基于西藏学生的文化认知特点,对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进行动态优化。表述方式采用贴合当地学生认知习惯的语言,情境设置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对评价内容的理解效果。在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评价中,纳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等与地域文化相符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收集师生反馈建议,结合地域文化发展和教学实际优化评价指标,增强评价标准的地域适配效果。

2.3 覆盖多元维度的评价方式创新设计

创新评价方式以覆盖核心素养的多元维度,打造 “过程 + 结果” 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理论评价基础上,增加实验操作、项目探究等实践性评价形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入表现性评价模式,通过物理小论文、现象分析报告等载体评价科学思维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素养发展档案,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表现,促进评价方式从单一纸笔测试向多元综合评价转型,全面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三、西藏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策略

3.1 地域化评价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机制

搭建地域化评价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整合优质资源助力评价工作开展。组建跨区域教研团队,开发融入西藏地域特色的评价素材库,包含试题、实验任务、探究项目等素材。依托网络平台构建评价资源共享中心,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学校也能获取优质评价资源。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补充与地域发展相关的评价内容,保障评价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为评价体系实施提供资源支持。

3.2 教师评价能力的针对性培养路径

加强教师评价能力培养,构建个性化培育路径。开展地域化评价专项培训,深化教师对核心素养评价理念的理解,掌握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技巧。组织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分享评价实践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互学共进。建立教师评价能力成长档案,根据教师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指导,重点培养教师结合地域特色设计评价任务、解读评价结果的能力,为评价体系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3.3 评价结果的教学改进转化机制

构建评价结果向教学改进的转化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制定评价结果分析制度,从核心素养各维度剖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具体的教学优化建议。将评价结果与教学计划调整有机结合,针对薄弱素养维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评价结果反馈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改进,形成 “评价 — 分析 — 改进 — 提升”的良性循环,确保评价体系真正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四、结论

构建西藏特殊地域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需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文化特点。针对当前评价存在的内容不全面、标准不适配、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优化评价内容、调整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辅以资源开发共享、教师能力培养及结果转化等策略,可建立科学适配的评价体系。这能精准反映学生素养发展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明确导向,推动西藏初中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格桑,德吉措姆,刘畅.西藏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策略[J].西藏科技,2021,(02):43-45.

[2]次旦卓玛.西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研究[J].高原科学研究,2020,4(03):120-124.

[3]卓嘎.西藏初中藏族班物理实验教学实地访谈思考[J]. 西藏科技,2019,(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