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资源管理与多功能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丁小妹

盐城市大丰区刘庄水利管理服务站 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

摘要:在当今这个世界,水作为生命的源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水资源的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有效的管理水资源,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不仅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而且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乃至根基。多功能水利工程,作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防洪减灾、生态修复和能源开发等多重需求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设计和实施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分析多功能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并阐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多功能水利;原则;设计

一、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1.1水资源短缺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加上农业用水效率低下,这些因素共同加剧这一矛盾,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1.2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的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往往是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直接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健康。

1.3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比如洪水、干旱等,这无疑给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4生态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断流、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发生,这些都对的水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多功能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2.1 节约性原则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水资源的短缺,我国也不是一个例外。水利项目与水资源的利用之间存在深厚的联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节约原则,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水利工程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和建设的规模,以实现储水、灌溉、发电和防洪的综合目标,并通过充分利用这些功能来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为了达到上述的经济效果,必须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这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还要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留下任何质量或安全隐患,以防止水利工程在使用期间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既经济又安全,在进行任何水利工程设计之前,都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水流量和流速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考虑气候条件,以确保设计方案是合理的,能够满足储水和泄洪的需求,并能有效抵抗水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制定恰当的安全策略以确保施工安全。

2.3 总体性原则

在新形式下,水利工程面临着更高层次和更全面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重点。每个水利项目都有其最重要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突出重点,并确保满足水利工程的特定要求。另外,在进行施工现场设计时,必须优先选择可靠性和安全性都相对较高,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的区域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其次,科学设计。这意味着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确认项目的主体结构、附属设施和其他相关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已有的水利工程项目中进行实际验证,确认其是完全可行的。第三,专业性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在设计前对整体框架结构进行细致的设计,还是在设计后对纵深部分进行深入的细化,这都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并突出了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另外,在进行施工技术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和应用要点的明确性,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第四,保护生态平衡。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对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忽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执意行事,那么这将与水利工程最初的建设目的相违背。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如果水利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那么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以防止因过度破坏导致生态系统无法自我调节和修复。

三、多功能水利设计要点

3.1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在进行多功能水利的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同时,还需要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相关的特殊条款进行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用性,并同时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在项目设计阶段,对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局部的地质、水文和气象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勘查。基于这些信息,编制详尽的勘查报告,并根据项目的功能需求和规模确定合适的项目级别和设计标准;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结构分析和计算。例如,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施加在工程结构上的静态载荷(如自重、水压和土壤压力)和动态载荷(如地震、风力和波浪)。这些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必须了解所使用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物理和力学属性,以及抗拉强度等因素,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这些特性将决定结构在受到载荷影响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了构建工程结构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其在各种载荷组合下的反应,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使用有限元分析(FEA)或其他数值分析技术。这有助于识别结构中的缺点和潜在失效模式。对于那些细长或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如大坝和水塔等,还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以确定这些结构是否会出现屈曲或失稳的情况,这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和物理模拟。

3.2水工建筑物设计

水工建筑在多功能水利关键节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设计阶段,不仅要确保满足基础的水利功能需求,还要确保其能够适应复杂的运行环境,并确保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阶段,建筑的结构选择、材料选择、施工技巧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思考。例如,在设计初期,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功能、服务范围和预期的运行模式来确定水工建筑的类型和结构。对于需要大量水流调节的工程,应设计具有足够过流能力的闸坝结构,而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应优先考虑这种设计方式,并特别关注厂房、发电机的布局和结构设计。

结束语

总之,水资源的管理和多功能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执行是确保水资源持续使用、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精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创造出不仅能满足当前需求,还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可持续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赵其栋.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及保护措施[J]. 现代物业,2023(2):178-180.

[2] 林振凯,郭敏. 水利工程多功能改造建设探索[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6):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