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探究

作者

杜轶琼

安远县濂江中学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格,是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为学科教学注入精神内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径与价值。

一、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跨文化交流与价值引导的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具有多重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事迹、奋斗精神等,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单一模式:传统英语教学多聚焦西方文化和通用话题,融入红色文化可拓展教学维度,让学生接触“中国故事”的英文表达,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红色文化中的故事性、情感性内容,如革命先烈的事迹、新时代的发展成就等,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英语学习从“枯燥记诵”变为“情感共鸣”,增强学习动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需立足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多元形式实现有机渗透,避免生硬说教。

(一)挖掘教材关联点,实现内容融合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诸多可与红色文化衔接的主题,教师可通过拓展延伸,建立知识联系:

主题呼应:在学习“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单元时,引入红色故事的英文素材。例如,讲解过去时态时,可补充“雷锋事迹”的英文短文,让学生在练习语法的同时,了解雷锋精神;学习“环境保护”主题时,结合“塞罕坝精神”的英文报道,探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词汇拓展:围绕红色文化关键词,如“revolution(革命)”“patriotism(爱国主义)”“dedication(奉献)”等,设计词汇辨析、语境运用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表达,为文化输出奠定基础。

篇章阅读:选取红色文化相关的简易英文文本,如革命故事缩写、当代英雄事迹报道等,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认同。

(二)创新教学活动,实现过程融合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红色文化以生动的形式融入语言实践:

英文故事分享会:组织学生搜集红色故事(如长征中的小插曲、抗疫中的感人瞬间),将其改编为英文小故事,在课堂上分享。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既锻炼了英文写作与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情景对话与角色扮演:设计红色主题的情景任务,如“模拟采访老党员”“讨论如何传承红色精神”等,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对话或角色扮演,在互动中体会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对比中外英雄精神、家国情怀的共通性与特殊性。例如,将“狼牙山五壮士”与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进行对比,用英语分析“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三)拓展课外实践,实现延伸融合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后作业与实践活动,延伸教学效果:

红色主题英文创作:布置个性化作业,如撰写“我心中的红色英雄”英文短文、制作红色景点英文介绍海报、创作红色主题英文小诗等,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悟进行表达。

实地探访与英文记录: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如纪念馆、革命旧址),用英语记录所见所闻、撰写观后感,或拍摄英文解说短视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文化主题竞赛:举办英文演讲比赛(主题如“Red Culture in MyEyes”)、英文手抄报比赛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红色文化在竞争与展示中深入人心。

三、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融合过程中,需避免形式化、表面化问题,确保效果落地:

把握适度原则:红色文化的融入应服务于英语教学目标,避免脱离语言学习空谈文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而非“刻意灌输”。

贴合学生认知:选取的红色文化内容需符合初中生的理解水平,避免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或理论表述,可多结合新时代红色故事(如航天精神、抗疫精神),增强贴近性。

注重资源筛选:红色文化的英文素材需准确规范,教师可联合教研组共同编写校本材料,确保语言难度适宜、文化内涵准确。

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也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通过内容融合、过程融合与实践融合,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青少年心灵。教师需不断探索创新,让英语课堂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