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练、测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作者

陈容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坤泰实验学校 644001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关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当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依赖经验,学生学习缺乏个性化指导,练习与测评反馈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功能,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能。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教、学、练、测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教”与“学”中的融合应用

(一)智能教学系统助力精准教学实施

智能教学系统并非简单的教学工具堆砌,而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动态教学支持体系。在生字教学中,系统可通过分析班级学生在前置测查中暴露出的易错笔画(如“必”字卧钩角度错误率达62% ),自动生成针对性课件,将错误案例与正确书写动态对比,并嵌入汉字演变动画帮助理解构字逻辑。针对阅读教学,系统能追踪学生在段落划分、关键词提取等环节的操作数据,当发现 80% 以上学生对“总分段式”识别困难时,会即时推送三个梯度的典型例文,并为教师提供“先分解后整合”的教学建议。

(二)个性化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化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学生画像”实现差异化学习支持,其核心是多元数据维度的动态建模。平台为每个学生配置的“学习数字孪生体”,涵盖识字量、阅读速度、写作风格等 12 项基础指标及 23 项衍生参数。在低年级看图写话训练中,系统会根据学生画像推送适配资源:对词汇量不足的学生,提供“情境词汇银行”,点击图片中“天空”即可出现“湛蓝、辽阔、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等层级化表达;对逻辑混乱的学生,则推送“句子积木”工具,通过拖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模块搭建叙事框架。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练”与“测评”中的创新实践

(一)智能练习系统实现针对性训练

智能练习系统突破传统题库的静态属性,构建“知识图谱 + 认知诊断”双引擎驱动的动态训练体系。在词语练习模块,系统基于部编版教材构建包含 3200 个核心词语的关联网络,当学生在“近义词辨析”中连续选错“安静-宁静”时,系统会自动激活知识图谱中“环境描述”“心理状态”等关联节点,生成包含场景填空、句子替换、语境判断的三阶练习链。针对古诗积累,系统创新设计“时空穿越”情境练习:在“李白诗歌”专题中,学生需帮“虚拟诗人”完成朋友圈配图文案,系统通过分析用词风格判断掌握程度,若多次使用现代词汇,则推送“古诗意象今用”微课。

(二)智能化测评体系提升评价科学性

智能化测评体系构建了“三维度五层级”的评价框架,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在口语测评维度,系统采用声纹识别与情感计算技术,除检测普通话标准度(声母“zh/ch/sh”发音准确率)外,还分析朗读时的语速变化

(如叙事文平均语速应保持 200-220 字/分钟)、情感起伏(抒情段落音调波动幅度),生成“流畅度、表现力、准确度”的三维雷达图。写作测评不仅关注字词正确率,更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分析篇章结构(如是否存在“头重脚轻”的段落分布)、修辞运用(比喻的新颖度指数)、思想情感(积极词汇占比),并与同年级优秀范文进行特征比对。测评结果呈现采用“学习护照”形式,用勋章体系替代分数,如“汉字小博士”“阅读探险家”等称号激发学习动力。某区统考数据显示,采用该测评体系的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达标率较传统评价方式高 18 个百分点。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练、测评一体化体系构建与优化

(一)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框架与运行机制

一体化体系以“数据流转”为核心构建闭环框架,分为感知层、处理层、应用层三个层级。感知层部署在教室智能终端与学生学习设备中,通过课堂行为捕捉(如皱眉频率、答题响应速度)、作业数据采集(修改痕迹、停留时长)等方式,实时汇聚教与学过程性数据,日均处理量可达 8000 条/班。处理层采用混合云架构,私有云存储敏感信息(如成绩数据),公有云进行大规模计算(如知识点掌握度建模),通过知识图谱算法将分散数据关联成“学生能力-教学内容-测评标准”的三元网络。应用层实现各环节协同,如教学系统生成的教案自动同步至练习系统,作为出题依据;测评结果即时反哺学习平台,触发个性化资源推送。

(二)一体化体系的优化路径与保障措施

体系优化采用“螺旋上升”路径,建立“问题识别-方案迭代-效果验证”的循环机制。每学期开展三次诊断性评估,通过教师访谈(聚焦系统易用性)、学生问卷(关注学习体验)、成绩分析(验证教学效果),识别如“古诗推荐同质化”“作文评语模板化”等具体问题。技术优化侧重算法升级,引入迁移学习解决小样本数据难题,使低年级写话测评准确率从 72% 提升至 89% ;功能迭代注重人文关怀,新增“专注模式”屏蔽娱乐功能,设置“数字书架”培养深度阅读习惯。

四、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练、测评一体化实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与精准化。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智能练习系统和智能化测评体系的运用,提高了练习与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体系构建,加强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斌.人工智能在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贵州教育,2025,(07):37-39.

[2]李梦月,惠恭健.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25,(1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