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护林防火策略

作者

曹鹏程

康平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50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火灾的频发性和危害性日益显著,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类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效地优化森林防火工作对减少火灾发生和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有效预防和处理火灾,避免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同时,这项工作还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森林防火工作要从源头监测和控制火灾风险,通过建设防火隔离带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最大限度降低火灾损失,切实保障居民安全。

2 森林防火现状

森林火灾防控体系正持续迭代升级,形成“监测预警—设施保障—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控格局。在预警监测层面,除传统瞭望塔人工巡查,智能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数字化设备实现全域覆盖。智能摄像头搭载图像识别算法,可自动捕捉烟雾、火焰等火灾征兆并即时触发警报;红外热成像传感器通过感知温度异常,在火势初起阶段精准预警,大幅提升隐患发现效率。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更趋科学完善。防火隔离带依据林区地形、植被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宽度与走向,构筑物理阻火屏障;消防水池通过网格化布局实现全域覆盖,确保火情发生时水源供应及时充足;风力灭火机、灭火弹等先进装备批量配备,为火情处置提供有力硬件支撑。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扑救队伍通过常态化培训与实战演练,持续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协同作战水平。队员不仅具备丰富的火场经验,更掌握现代扑火技术,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专业作战体系。在宣传教育领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宣教矩阵。线上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线下通过社区讲座、防火演练等形式强化互动,多渠道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切实增强全民防火意识,提升自救能力,从源头减少人为火灾风险。

3 森林防火策略

3.1 构建现代化防火体系

森林防火体系现代化建设应聚焦技术突破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预警系统升级方面,需研发融合多光谱监测与智能边缘计算的火情识别算法,将热红外影像分析响应速度压缩至 8s 以内,同时构建省级火险等级动态评估模型,实现 72h 火险预报精度突破 85% 。装备迭代路径上,重点列装大载重消防无人机、远程供水系统等特种装备,制定风力灭火机等传统装备的功率强化标准,确保核心设备出力值高于林火蔓延速度20% 的安全冗余。扑救技术体系需建立“空地协同”作战模式,开发适应复杂地形的消防机器人集群控制系统,并规范直升机吊桶灭火的协同作业流程。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是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应统一各省防火指挥平台数据接口标准,建立国家林火数据库,实现火场三维建模数据 15min 内跨省同步。专业队伍能力提升需实施“金盾计划”,制定扑火队员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并将应急处置演练频次提升至季度常态化开展。

3.2 构建跨部门协作防火机制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应急联动,从而有效提升火灾防控的综合能力。首先,跨部门协作防火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通过该平台实现火情信息的实时共享,包括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数据、林业部门的森林覆盖及火灾风险数据、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估等。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确保各部门在防火工作中掌握一致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协调的精准性。其次,跨部门协作机制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防火工作涉及多部门(林业、气象、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的协同作战,各部门在防火过程中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职能。如气象部门应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发布火灾预警,林业部门据此加强重点区域的防火措施,应急管理部门则准备应急力量,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各项资源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最后,跨部门协作机制还应包括常态化的联合演练和应急预案制定。各部门通过定期联合演练,熟悉跨部门协作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此外,联合制定的应急预案能够明确各部门在火灾应对中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各方能够迅速反应,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3.3 严格管控火源

第一,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森林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管控火源。一方面,对于森林中的原始林区、自然保护地、珍稀品种林区等重点区域,在火灾高发时期,林业部门需要增加人力,派遣工作人员定时定点巡逻。同时,林业部门需要全面监管重点林区中的野炊、烧灰积肥、烧荒、扫墓等行为,严禁燃放鞭炮、吸烟、砍伐破坏树木等,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此外,重点林区中通常分布着大量的水电站、加油站、电力管线、物资存储库等重要设施,林业部门需要定期清理这些设施周边的可燃物,从根源上控制火灾。另一方面,对于森林中的偏远区域,林业部门也要严格管控。例如,林业部门可以通过入山检查、构建联防线,以及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森林用火申报方法等方式,保证森林中生产生活用火的规范性。第二,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合理管控火源。一方面,在法定节假日、节气等重要的时间点,工作人员应在林区的主干道、人流容易集中的区域等设置防火检查关卡,对所有进入林区的车辆和行人进行仔细检查,杜绝车辆与人员将火种带入林区的行为。同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林业部门需要制定限流管理措施,严格控制进入林区的人流量,避免出现大规模聚集的情况,以减少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若遇到雨雪、大风、雾霾等恶劣天气,林业部门应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林区,以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此外,林业部门可以与乡村、企业等不同主体联合,成立专门的火源管控团队,并制订科学合理的行动方案,同时仔细摸排农林牧交错地带的柴草未分离情况、电线老化情况、地势低洼区域地表排水不畅情况、易燃物堆放情况等,以减少火灾隐患。

3.4 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防火宣传教育举措,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防火环境,进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保护区周边居民防火知识普及,通过定期举办防火知识讲座、发放防火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将森林防火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培养学生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发布防火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注意防火林草防火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未来,林业部门必须聚焦火灾扑救、防火隔离、火灾预测等方面,合理利用森林防火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林木营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菊艳.浅析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0):18-19.

[2]王新玲.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实践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5,15(1):292-294.

[3]王晓静,冯海宝,郭建民,等.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1(18):166-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