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期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方法
张春宁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 辽宁沈阳 110004
引言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平台的广泛普及,催生出以多媒体、互动化、即时性为特点的新媒体生态,深刻影响着国企职工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认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宣传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职工对参与性、共鸣感和价值认同的需求。探索适应新媒体特性的宣传路径,不仅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国企凝聚力、激发职工干事热情的现实需要。本文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特征、职工思想变化趋势以及宣传方式革新需求,系统剖析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转型策略与落地机制。
一、新媒体环境下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宣传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已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职工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形成价值判断的主要渠道。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传播渠道的转变打破了原有单向灌输的宣传格局,形成了以互动性、参与性、即时性为核心的新型传播生态。然而,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生产、平台运营与受众引导上,仍存在严重的“滞后感”。部分宣传内容陈旧、语言刻板、形式单一,难以引发职工的共鸣和关注。在新媒体主导的信息环境下,这种“供给端落后”的问题使得思想政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职工对宣传内容的接受度与转化率明显下降,思想引导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国企思想政治宣传人员普遍存在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缺乏深入理解,难以把握内容创作与职工需求之间的契合点。不少单位仍停留在以简报、橱窗为主的传统宣传方式,未能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开展有影响力的传播。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导致宣传内容形式陈旧、吸引力不足,难以实现精准触达。加之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多样,青年职工对传统宣传兴趣不高,而中老年职工在使用新媒体方面存在障碍,宣传整体覆盖面受限。新媒体的开放性也带来了舆情风险,一旦缺乏及时应对,负面信息可能迅速蔓延,影响职工思想稳定与企业声誉。目前,多数国企尚未建立健全的新媒体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存在响应滞后、引导乏力等短板,亟需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优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敏锐性与有效性。
二、适应新媒体特征的思想政治宣传路径创新策略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职工宣传工作要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且需要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性发展。由此,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地对企业政工工作所拥有的重要性予以认知,并且需要对正确的宣传工作理念进行有效地构建,使自身的工作方式得到有效的创新,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使综合宣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要有效应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挑战,国企思想政治宣传必须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朝着融合化、互动化、精准化方向不断推进。应构建覆盖多平台、多媒介的新型传播矩阵,将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与内部办公系统有机融合,建立统一调度、分层推送的传播机制。通过短视频、H5 互动页面、微动漫、直播访谈等多样化形式,增强内容表达的丰富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走向“沉浸参与”。这种更具场景感、视觉性与情感温度的传播方式,更贴近职工日常生活,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党的理论与企业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内容创作方面应注重主题引导与语言创新的统一,注重时代语言与青年语态的结合,实现政治性与亲和力的统一。例如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企业文化、传递先进典型事迹时,可融入故事叙述、对话体、表情包、弹幕互动等新兴传播元素,打造具有“温度”和“人味”的思想政治内容。结合重大节庆节点、政策热点和职工关切,策划专题栏目与品牌 IP,以连续性、系列化的形式输出高质量内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品牌”。这种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的内容策划机制,能够显著提高职工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拓展宣传工作的影响半径。
除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外,信息技术赋能也是推动思想政治宣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对职工阅读行为、兴趣偏好、情绪变化等进行精准分析,可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互动反馈。基于行为数据构建职工“思想画像”,按年龄、岗位、兴趣等维度进行标签化管理,实现宣传内容的分众推送;在平台后台设置话题互动模块与在线反馈通道,及时获取职工对宣传内容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内容生产链。通过数据驱动的传播机制,思想政治宣传可从“泛传播”转向“精传播”,提升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融合传播与精准触达的实践成效与优化建议
在部分国有企业的先行实践中,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某大型能源企业在“企业号+视频号 + 职工论坛”三位一体传播体系基础上,通过建立“主题党日线上直播”“青年说•岗位讲”系列活动,将党的方针政策与职工实际结合,通过职工自述、线上评议、互动问答等方式,提升了职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数据显示,该企业视频平台年度播放量超过 300 万次,互动评论超过 5 万条,职工满意度大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率和覆盖率显著提高。这表明,只要方法得当、机制合理,新媒体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支点。
从全行业角度来看,当前新媒体思想政治宣传仍存在差异化明显的问题,一些企业尚未形成系统战略部署,仅将新媒体视为传统宣传的“搬运工”,内容更新滞后,缺乏内生动力。针对这种情况,应从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与流程闭环。建议设立专门的新媒体宣传中心或宣传运营团队,统筹企业内外部宣传资源,建立“宣传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审核—平台发布—数据分析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职工参与机制,设立“职工通讯员”“网络评论员”制度,鼓励一线职工参与内容共建,拓宽宣传视角,提升内容温度。
在制度层面,应健全思想政治宣传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宣传业绩评价标准与内容质量考核体系。例如通过“内容传播指数 ⋅+ 互动参与指数 ⋅+. 舆情引导指数”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将数据表现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供成长通道和奖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强化宣传内容安全管理,建立舆情快速响应机制、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新媒体宣传在导向正确、节奏可控、回应及时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只有构建起长效机制与技术保障相结合的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触达和持续优化。
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宣传方式,提升传播效能,才能更好地凝聚职工思想共识、激发队伍活力。通过构建融合化、多元化、智能化的宣传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国企才能不断增强思想引导力和组织凝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职工思想素质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凯.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宣传优化路径[N].市场信息报,2025-06-25(014).
[2]邢旭晖.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国企宣传思想工作转型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5,(06):160-162.
[3]张朝辉.新媒体时代国企党建宣传工作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25,(1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