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社协同育人,全方位推动幼儿深度探究
云蕾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二幼儿园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一、项目缘起:抓住教育契机,探秘骨骼之旅
在新学期《我长大了》主题中,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变化充满了好奇。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运动完大口大口喘着气,苗昕瑶摸着自己的心脏处说,你听我的心跳的咚咚的。孩子们都开始互相去听同伴心跳的声音,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心脏的谈话活动。婉儿说我希望能到我身体的里面。老师抓住这一次的教育契机,与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场骨骼探秘之旅。
二、项目目标:追随儿童的问题,厘清与骨骼互动的可能
(一)教师先行
怎样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的获得感和体验感达到最大化,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先行。
准备开展这次活动时,我们班级的三位老师召开了班级会议,教师提出了众多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骨骼的探究活动?和孩子们可以发生哪些互动?"怎样从儿童视角出发,开展并推动活动进展?"通过骨骼的探究,可以促进孩子们哪些方面的发展?"带着疑问,老师们迅速的分工,首先解决自己的疑问,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便来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为了能够更全面、更好的支持幼儿参与活动,我们通过研讨分析,以资源圈的模式整理了班级可利用的家园社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为骨骼探秘之旅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围圈讨论
如何回归儿童立场开展骨骼探秘活动,我们与幼儿进行了围圈讨论。在围圈讨论中,我们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教师及时记录、归纳总结并解读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从而确立项目目标,以问题推导模式开展项目实施。

三、项目过程:关注儿童的经验,以课程为支架层层递进
在整个项目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儿童的经验,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跳一跳、够一够"的目标,进而促使幼儿的经验全面的持续的提升。
(一)X 光片的探索问题一:骨头是什么样的?
围圈讨论后孩子们对身体里的骨头感兴趣,想知道身体里的骨头是什么样?除了摸一摸来感知骨头,我们想到了材料支持,于是我们购买了一套身体 X 光片来支持孩子观察、探索。同时我们也联系了在内蒙医院上班的贾凯鸣的妈妈和她进行了当面的沟通,沟通过程中我把我们这次活动的价值告诉了妈妈,知道了孩子们的需求,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发光箱扛到了班级里。看着家长对孩子们探究欲望的支持,也给了我们老师很大的信心。
当 X 光片到手后,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作为一个刺激物来拓展孩子的兴趣。同时老师也放了一些有关人类身体和骨骼的绘本来支持他们的探索,当他们看到 X 光片以及发光箱时,马上就开始挪动这些片子,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熟悉之后,老师也加入到孩子们的中间,借助绘本帮助他们找到并认识与X 光片对应的骨骼名称。
(二) 老牛博物馆之行解决孩子们的第二个问题:骨头是怎么配合运动的呢?
作为合作基地,老牛儿童探索馆是我们幼儿园重要的社会资源,其丰富资源能拓展孩子们的认知和操作体验。在进馆之前,和馆内老师进行对接,筛选展项资源,争取场地的支持。班级内我们召开了家委会会议,商量入馆事宜。
带着观察记录单,孩子们分组进行展项探索体验和观察,并在体验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就地记录。
2、分组讨论
所有展项体验完成后,我们回 现场讨论的 小部分视频。孩子们讨论也非常积极。在白老师这一组耳朵与平衡的 朱航说,“脚在动,双手展开保持平衡。”白老师说:“其实我们 展项,我问:“骑自行车时,你观察到我们身体哪些部位在动呀? 需要很多骨头一起工作”。张老师这组小朋友们体验的是门把手展项,张老师问: 森说: “老师,我看到小手里有好多块骨头,而且小手臂也会动,跟着旋转呢?”老师说到:“我们的手臂上有2 块骨头 块叫尺骨, 一块叫桡骨。
3、老师讲解,精彩互动。
随后,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我们进行了一节集中教育活动《你好,骨头先生》,孩子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了骨骼的名称以及作用。4、亲子互动:测一测你的骨骼
起走进探索馆的家长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安全护卫者、观察者的角色,他们和老师共同守护孩子的安全,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和老师的专业性。当然我们的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测测骨骼功能这一环节,我们的家长也跃跃欲试,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一环节将我们的入馆活动推向高潮,也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增进了亲子情感交流,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孩子们对身体健康和骨骼健康的认识。
(三)骨骼大探秘
回到班级以后我们梳理出了支持孩子们自主游戏探究需要的材料,有班级里面现有的材料,也有需要购买的材料还有一些是根据孩子的需求持续更新的一些材料。以及环境的变化:包括一体机屏保、图书区跟进有关人体探秘的书籍,将图书区和骨骼探索区进行了融合,方便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随时查阅以及主题墙更新,来支持孩子们可持续探索。
1、X 光片放身上探索
从探索馆回来之后,孩子们再次走到放有X 光片和发光板的桌子旁时,他们开始把骨骼放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通过把X 光片放在手下面或是头上来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X 光片做对比。孩子们通过对比开始区分这些不同类型的骨骼。2、画骨骼。并且老师们发现孩子们通过观察、识别、记忆骨骼运用再现、拓印、勾勒、临摹等技巧来画骨骼以表征他们对骨骼的认知和映像。

3、骨骼拼拼乐。学习经验有了提升,已经明白了骨骼的名称和骨骼的位置

4、吸管小手。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可以随意活动,是因为骨头和骨头连接的地方有关节。

5、积木小人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积木小人时,肋骨地方的积木摆的特别紧,他们在观察了一体机上屏保的骨骼图以后发现,肋骨中间是有空隙的,所以他们进行了调整。寻找Y 字型积木代表骨盆,他们又用美工区的扭扭棒和剪刀要手指的关节摆出来。游戏经验在不断提升。
积木小人

初次尝试——再次调整
5、跳舞的骨头先生。在卧室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了较暗的环境。小朋友身上按照骨头形状粘贴好荧光棒后跟着音乐就动起来了。小朋友们都说:哇,骨头小人动起来了。
6、探讨:骨头是多么强壮以及不易折断。
我们从幼儿园后院搜集来一些不同的树枝,包括粗壮一些的树枝和一些细的很容易折断的树枝,老师们不想让孩子们有骨骼很脆弱这种担忧,所以邀请孩子们来到区域里自主探索这些材料。一起探讨骨骼是多么强壮以及不易折断。一些细的树枝也是用了很久咔嚓一声折断了,孩子们又花了很长时间用他们的运动技能去折断一些粗大的树枝,还有两个孩子一起合力去折,但是没有成功。这里我们搜集了一些他们当时的语音,在这里孩子们说到了一个关键词:强壮。对,我们身体里有很多的骨头是非常强壮的。孩子们说当它们被折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期待的医生爸爸来了。

(四)家长进课堂——如何保护我们的骨头
前期老师与医生爸爸进行了微信和电话沟通,确定来园时间、所需材料、活动流程,医生爸爸为了这次的活动也十分的用心,制作了精美的 PPT。他为孩子们讲解了骨骼的作用以及保护骨骼的方法还带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骨折的包扎方法。医生爸爸讲到小朋友的骨折叫青枝骨折。

回到班级以后我们将包扎好的树枝晒到太阳下面,过了几天以后,小朋友们来到这里再次拿起来树枝的时候,他跟老师说,它也变强壮了。这个打石膏的经历,让孩子们认识到骨骼非常强壮并且可以被治愈。打消孩子们对骨骼很脆弱这种担忧,让他们了解到我们身体很强壮。
(五)成果展示:
1、小小宣讲员
白老师带孩子们对医生爸爸课堂讲的内容进行了复盘:回顾了医生爸爸讲的关于保护骨头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对医生爸爸的这次活动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小朋友们在了解了保护骨头的方法以后,跟我说,老师我们让别的班的小朋友们也来了解一下,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骨骼知识宣讲册,化身小小宣讲员来到我们的平行班级给他们也讲一讲。
2、小小安全提示员幼儿园里哪些地方存在危险?
带着孩子们边走边看边讨论,那些地方会有危险,哪里需要张贴安全小贴士,提醒其他小朋友们。他们都非常的积极在幼儿园里找了起来。
四、项目反思
复盘整个项目活动,我们始终 骼的问题,我们借助了项目活动的力量,让幼儿有了更多值得探究的点。适时进行价值 励儿童进行探究活动。这个项目不是结束,已经进行了 个月的骨 骼探秘活 红骨髓、黄骨髓。我们的骨头和骨头之间有关节,有些关 究的点,所以持续跟进幼儿的探索,满足儿童的需要是我们 两个主体同时参与,沉浸式体验,共同成长,最后的呈现结果也注定是双赢的,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