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的结合设计研究
林中旭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院 海南海口 570100
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的结合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这种结合需要在建筑美学、结构安全和技术性能之间找到平衡。光伏板的安装位置、角度和布局对建筑的功能和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探索有效的集成策略和优化方法,对于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的设计挑战
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尤其在提升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将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作为一种创新设计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建筑立面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影响光伏板的设计和安装。如何在不影响建筑美学的前提下有效集成光伏系统,成为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建筑的结构、外立面材质及承载能力,都会影响光伏板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因此需要在美学、结构安全与技术性能之间找到平衡。光伏板的安装对建筑立面产生负荷,建筑的抗震、耐风等性能需考虑在内,确保光伏系统在提升能源效率的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光伏板的效率和造型日益多样化,提供了更多集成方案。然而,将这些技术与建筑需求结合仍然是设计中的关键挑战。光伏板的安装位置、角度及布局需要考虑环境、功能需求以及能源效率。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对光伏板的表现有显著影响。温暖地区的高太阳辐射要求光伏板设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而寒冷地区则需关注抗寒性能与防结冰功能。设计师需根据建筑的气候需求和太阳能资源,优化光伏系统的集成,确保建筑立面与光伏板的完美结合,既提升功能性,又促进建筑的美学和可持续性。
从技术角度来看,太阳能光伏板的集成设计也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如何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如何选择合适的光伏板类型,如何解决光伏系统与建筑立面之间的电气连接问题等。电气化和自动化的集成方案需要不断优化,以便减少光伏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提高其长期稳定性。光伏系统的效率还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而建筑周围的阴影、周边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可能会限制光伏板的发电能力。太阳能光伏板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的美学和功能,还必须深入分析环境条件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确保建筑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够长期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二、太阳能光伏板集成设计的优化策略
在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的实践中,优化设计策略是实现高效集成的关键。为了确保光伏板在建筑立面上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建筑外观角度看,光伏板的形状、颜色与材质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例如,透明或半透明的光伏板可用于玻璃幕墙建筑,既能满足采光需求,又能实现发电功能;对于现代简约风格建筑,可采用规整的深色光伏板,与建筑线条融为一体,避免突兀感。
在结构层面,设计时要充分评估建筑立面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光伏板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针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用相应的连接技术,确保光伏板安装牢固,不会因风荷载、地震等外力作用而松动或损坏。同时,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耐风等性能,光伏板的安装角度和布局应经过精确计算,以适应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例如,在多风地区,光伏板的安装角度需适当调整,避免迎风面积过大,减少风荷载对建筑和光伏系统的不利影响。
在技术优化方面,选择合适的光伏板类型至关重要。高效单晶硅光伏板因其高转换效率,能够为对发电效率要求较高的建筑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是追求高能效的理想选择。多晶硅光伏板则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能够为预算有限的项目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
薄膜光伏板凭借轻质、柔性的特点,能够灵活适应复杂建筑立面的形状和曲率,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在电气连接方面,采用先进的连接技术是确保光伏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可靠的电气连接能够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短路等问题,保障电流的顺畅传输。同时,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电气连接设计,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高效集成,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建筑周围环境对光伏板发电能力的影响,设计中需进行详细的光照分析。通过模拟建筑周围的阴影情况,合理避开周边建筑物、植被等可能产生遮挡的区域,确保光伏板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同时,利用智能跟踪系统或优化光伏板的布局角度,使其在不同季节和时间都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提高发电效率。此外,结合建筑立面的设计,可采用光伏一体化设计,将光伏板与建筑构件如遮阳板、雨棚等有机结合,既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又提升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美观性。
三、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的案例分析
在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的实践中,杭州国家版本馆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馆由王澍团队设计,主馆遮阳连廊和采光顶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采光需求,还能为场馆提供绿色电能,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项目共使用了约 300 块龙焱高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单块玻璃尺寸多样,包括 3860mm 、 3950mm 、4470mm 等超长尺寸结构。这些发电玻璃的光伏装机功率超过 90kWp ,年发电量约 9 万 kWh,相当于每年减排近 90 吨二氧化碳。
在设计上,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光伏系统与建筑立面紧密结合,发电玻璃与主馆外观和谐统一,体现了创新与传统的结合。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还为建筑赋予了新的功能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建筑立面不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外壳,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的“发电体”,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该项目还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良好的抗遮挡性能,即使在部分遮阴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项目采用了防火材料,并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光伏系统进行监控,确保了建筑的安全运行。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建筑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案例展示了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结合的巨大潜力。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建筑立面可以成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平台,为实现建筑的低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立面的结合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策略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光伏系统与建筑立面集成中的各种挑战。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建筑的低碳转型和能源自给自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动绿色建筑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磊,刘阳.绿色建筑中太阳能光伏板的集成设计与应用[J].建筑科学,2023,39(2):145-152.
[2]张宏,王建华.太阳能光伏板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22,40(11):1128-1136.
[3]李慧,赵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挑战与对策[J].建筑设计与研究,2021,43(6):88-94.